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对话林毅夫:我讲的产业政策不是政府代企业决定发展何种产业(4)

2017-12-04 09:28:57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现在的主流经济理论并没有看到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真正驱动力是什么。”他说,“来自于发达国家的理论是以发达国家的条件作为前提。发展中国家必须从自己的经验中总结,提出自己的理论。”

林毅夫认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份子,中国有责任根据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来了解背后的道理,而提出自己的理论体系。“新结构经济学就是往这方面在努力。”

他也坦言,“当然,新结构经济学也是刻舟求剑,随着中国成为比肩欧美的发达国家,这个理论最后也会被修正或扬弃,就像发达国家的主流理论也随着发达国家的条件的变化而一直在变化一样,但是只要在条件还比较接近的时候,这个理论仍有比较大的借鉴参考价值,并且,这个理论在其他发展中国家也会比发达国家的理论有更大的借鉴参考价值。”

正是因为坚信以上这点,从世界银行任职期间起,林毅夫便开始频繁访问非洲以及东欧国家。从把东莞华坚鞋业介绍到非洲最为贫穷的国家埃塞俄比亚,到为卢旺达、坦桑尼亚、吉布提、乌干达、塞内加尔、贝宁、尼日利亚等国担当顾问,林毅夫期望他的理论能够帮助这片资源禀赋丰富、人口红利巨大的土地走出贫穷。

谈及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他充满信心,“中国大陆很可能到2025年左右变成第三个从低收入进入到高收入的经济体。”

“发展中国家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是最好的方式”

对一年前的那场关于中国是否应当施行产业政策的争论。林毅夫指出不少人对他有对号入座的误解。

“新结构经济学并非主张不要市场,新结构经济学强调的两个制度前提是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他说。

采访中他详细讲解了其创立的新结构经济学的核心假说以及理论基础,即一个国家在每个时点上的产业和技术结构以及软硬基础设施等制度结构取决于该国当时给定的要素禀赋结构,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要素禀赋”是林毅夫学说的核心概念,它指的是每个国家在一个时点上给定的土地、自然资源、劳动力、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等。

“不同要素禀赋的丰富程度会决定要素的相对价格,就会形成不同的比较优势。比如,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上有比较优势,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业上有比较优势。根据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来发展产业会有最低的要素生产成本,若同时有合适的软硬基础设施,总成本就会最低,比较优势就会变成该国的竞争优势,一个国家如果按照比较优势发展产业,并在政府的因势利导下使其变成竞争优势,该国经济就会发展得比较快。”林毅夫说。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