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空巢、留守老人5000万,“老有所养”着力点转向农村(3)

2017-11-27 09:10:55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在王治坤看来,影响到农村社会化养老机构建立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中年人、老年人认为把老年人送到养老机构是不孝,家里没面子;第二家里缺钱,老年人觉得太贵;第三怕花钱,一方面相对城里而言,农村挣钱更不容易;另一方面,最主要的是老人怕给子女添加负担。

王治坤表示,相信农村老人的观念会随着养老设施的健全和完善,逐步改变家庭力不从心的无奈。目前农村有一部分床位利用度不高,“主要跟我们工作不积极有很大关系。”

农村养老的河北探索

河北省是人口大省,也是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省份之一。河北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许祯科称,到2016年底,河北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269万,占到人口比例16.9%,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其中,农村的老年人占全省老年人比重达到60%以上。

面对这一现实问题,河北省也展开探索和实践,摸索一些做法。

在河北省农村,老年人养老主要有五种模式。一是邯郸的自助养老、抱团养老的分享模式;二是张家口的康保模式,整合资金建设区域养老机构、敬老院,生活费用由村民自己负担,这种模式有很强的生命力;三是邯郸的分担模式,区别于分享模式,接近市场化运营,村级主办、市场化运作;四是医养结合的模式,主要特点把乡镇和村里的卫生院、卫生室一体建设、相互服务,有比较强的生命力;五是衡水的以地养老模式。在农民完成土地确权之后,通过农民自身土地流转获得的收益,再加上国家社会基本养老保险80元/月,用于支付他们在本村幸福院的养老费用,这种模式比较符合实际。

值得关注的是,在浙江省松阳县也探索了“以宅基地换养老”的老年公寓模式。王先益称,地方探索“以宅基地换养老”的模式是针对农村老龄化、空巢化比较严重这一问题所进行的积极探索。其合理性在于,原本分散居住的老人,通过集中居住在一起,容易进行照顾,老年人互助也比较容易实现,供养成本相对来说较低。不过,这需要具备一些条件,比如村集体经济比较强,宅基地有一定的开发价值,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而且需要村集体在其中发挥信托作用,更重要的是需要考虑老年人的意愿。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