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空巢、留守老人5000万,“老有所养”着力点转向农村(2)

2017-11-27 09:10:55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教授谭克俭主动提到,有地方存在一个说法,不是养儿防老,而是养儿防死。由于老年人不愿进城,再加上青年人带子女迁移增加,偏远乡村呈现萎缩趋势,因此农村的空巢老人群体持续扩大。而且农村空巢老人不论是进城,还是留守,处境都非常尴尬。

具体来说,留守乡村需要面临劳动强度大(因为子女的承包地也得管)、无人照料无子女陪伴导致的孤独感明显等难题,即便进入城市也会面临环境不适应难以融入城市社会、活动范围小,产生新的孤独感,因为亲朋远离,思念与日俱增;熟人减少,陌生人增多,无人聊天,还有就是无聊,无所适从,因为无事可做、无处可去,以及心神不宁,担心落叶不能归根,担心城里去世拉去火化等问题。

另一方面,农村无论照料设施还是养老机构床位都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尤其是敬老院。现有的特困养老机构,大多数基本生活条件差、设备少,管理落后,而近年来改扩建、新建敬老院也存在房子闲置、经费缺乏、护理人员和专业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等方面的问题,这些严重制约农村特困养老机构作用发挥,也与农村日益严峻的养老形势不相适应。

浙江省民政研究中心原主任、浙江省老年学学会副会长王先益对第一财经表示,当前农村老龄化逐渐严重,居家养老的服务可及性还不强。他提到,目前各地都在探索模式当中,虽然有些地方考虑让老人集中居住,解决这一难题,但有些地方不适合集中,有些地方没有能力实现集中,还有些老人不愿意集中,宁愿在自己家中居住。这是当前多数地方面临的难题,农村能够实现集中居住养老的地方毕竟占比较小。

王治坤称,要实现十九大提出的全社会“老有所养”的目标,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养老的保障支持力度。现阶段各级政府有基本的职能,保基本、兜底线,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做到人人享有公共养老服务。对“三无”人员,当然由政府提供全面保障,但是对大多数贫民家庭或者中低收入家庭,政府应该大力发展养老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并不断提高各项保障水平,对那些收入水平仍然较低、个人支付能力不足的,应该给予格外的养老、护理补贴,使其享受居家社区或者机构的养老服务。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