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唐涯:金融能让社会变得更好吗? ——科技时代的金融未来(4)

2017-07-28 16:10:36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这种成本-收益的考量决定了金融行业的28原则——80%以上的资源覆盖20%的富裕人群和企业,也正因为此,在很长的时间里,金融被称为“富人的游戏”,而中小企业融资难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个无解的难题。

第二,在进入20世纪的后半期以来,现代金融学和金融市场的复杂化更加剧了知识上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金融的“精英化”和“金钱化”。

现代金融学的研究导向一直非常实际,其突破性的研究成果都和市场发展紧密相关。1952年马克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被称为“现代金融学的大爆炸理论”,是全球资产管理行业走向专业化的开端;而之后,法玛的市场有效理论直接导致了指数基金业的兴起,资产定价理论和MM定理被反复应用在上市公司的投融资决策中,各种“金融市场异象”的挖掘是主动管理型基金的制胜法宝,而布莱克-舒尔斯期权定价模型更是开启了一个衍生品市场的全盛时代。从来没有一门社会科学与市场实践和个体财富结合得如此紧密。这正是金融学在半个多世纪里飞速发展,成为这个时代最引人瞩目的“显学”的原因。

但是,从马克维茨开始,数学工具和数据分析一直在现代金融学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所以在传统的金融学教育体系中,学金融的门槛变得很高,没有高等数学、概率论和微观经济学背景的普通人,会感到完全不得其门而入。另一方面,由于离金钱太近,金融学被视为聪明的、野心勃勃的年轻人通往财富自由的快车道——光华金融系的本科生中,集中着每年全中国差不多30%的高考状元,同样的,北美顶尖大学经济系每年招20~30个博士生,而商学院金融系只招2~4个华尔街,华尔街顶级金融机构的名字永远和常青藤名校,显赫家世连在一起——财富、精英、稀缺几个要素糅合在一起,金融成为“金钱”代名词,越来越离开普通的人群。在一个金融已经与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社会中,基本金融知识的匮缺已经成为巨大的痼疾。

是的,金融有能力为人类谋福利,它能数十倍百倍的放大社会财富的累积。然而,在现代金融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这种呈几何级数放大的财富却并没有为所有人类共享,反而因为金融的“嫌贫爱富”,出现了“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按照法国学者皮凯蒂的说法,因为资本的回报率超过经济的增长速度,所以有钱的人越来越有钱,而穷人的相对社会经济地位会越来越低,社会的不平等加剧。我们在金融市场上看到的财富神话——比如是普通员工上千倍的上市公司CEO薪酬,比如亏损投资人的钱却仍然拿巨额管理费的基金经理,比如复杂衍生品市场的投机家和炒客们,比如VC/PE市场上疯狂的击鼓传花游戏——在这些不无极端的案例中,人性的贪婪和欲望被金融杠杆放大,繁荣和危机也更频繁的出现,并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和幸福感。本应为人类赋能的金融却不知不觉中往“富人游戏”滑落。到2008年金融危机后,这种摩擦以极端的形式爆发出来,发达成熟的欧美金融行业遭遇了空前的信用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