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唐涯:金融能让社会变得更好吗? ——科技时代的金融未来(3)

2017-07-28 16:10:36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可以说,“金融的外部化”是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它深刻的改变了人类增长的路径和人类生存的状态。一方面,外部化、标准化的现代金融市场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几乎所有环节,演化出各种复杂的产业生态,前所未有地提高了人类经济活动的效率和复杂程度;另一方面,通过外部化、标准化的金融工具,i.e.,股债,保险,基金,个人得以更好的“未雨绸缪”,从而拥有了对“不确定性未来”的更多自主权。

所以,金融的本质是突破人类社会面临的约束条件,帮助我们在不确定性的未来中追求更大程度的自由。这是金融的初心。

二、金融偏离初心

在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全球对金融的口诛笔伐达到了高潮。金融到底怎么了?

可是,为什么这半个世纪以来,“金融(业)”遭遇这么多的抵抗,陷入如此多的是非中间呢?从《金钱永不眠》中老奸巨猾的道格拉斯,到《华尔街之狼》中癫狂浮华的里昂纳多,到《大空头》中大发危机财的克里斯蒂安,华尔街作为全球金融圈的标志,在文学作品中永远以“贪婪,算计”的反面形象出现。尤其在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全球对金融的口诛笔伐更是达到了高潮。媒体和政客也摇旗呐喊:前法国总统萨克奇就说“金融体系本质上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不道德的体系”,前英国首相布莱尔也说,“金融体系偏离了本质,而且他也无法回归本真了”。

金融到底怎么了?我们可以从下面两原因来分析。

第一,成本-收益考量导致金融服务只能覆盖少数的人群。

作为将金融服务进行商业运营的机构(银行,基金,保险,信托等),首先要考虑自己活下来的问题,在提供金融服务的时候,必须计算自己的经营成本和风险控制成本,包括网点设置,人员配置,客户交互,客户的甄别,产品设计,风险控制管理等等在内的所有成本要小于客户服务带来的收益。因此在客户选择上,“资金雄厚”的人群自然而然被视为“有信用”,金融资源天然地会往这些人群和机构上倾斜。举个例子,从一家商业银行的角度而言,是放贷给一家国有大型企业更安全,还是放贷给街边一个小杂货店更安全?是为资产过亿的富人理财还是为月收入5000的普通白领理财划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