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金融去杠杆:实效与“争议”并存(3)

2017-07-04 22:02:44    第一财经APP  参与评论()人

海通证券测算,截至2017年4月末,银行间杠杆从108%下降至106%左右,而交易所杠杆从128%下降至123%左右。

资金脱虚向实了吗?

金融去杠杆的初衷在于将金融系统内部空转的套利资金“挤回”实体经济中去。眼下一系列的数据证明,金融系统内部的杠杆确有下降,那么钱真的如预期“脱虚向实”了吗?金融去杠杆的同时提高了资金成本,这会不会为原本复苏疲弱的经济带来不能承受之重?

央行数据显示,5月尽管M2增速下降至历史低点,但是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1.11万亿元,同比多增1264亿元,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也高于预期目标。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总体来看,金融体系控制内部杠杆对于降低系统性风险、缩短资金链条有积极作用,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也没有造成大的影响。

不过,发改委6月16日公布,按照中央领导批示精神,价监局要求北京市银行业抓紧取消对公贷款利率“不低于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的限制,并称“要通过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

明明认为,取消对公贷款利率限制,反映了前期金融去杠杆的确传导到了实体经济,加大了实体经济融资难度。

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公开市场“缩短放长”的操作以及经济回暖,债券市场收益率开始上行;今年以来,在强监管之下,债市继续剧烈地调整。截至2017年5月末,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2016年10月底上行约100个基点,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较2016年10月低点上行130个基点以上。

利率债的波动也传导至信用债市场,6月初信用债发行利率破9%,今年前五个月有将近100只信用债发行利率超过7%,有将近4000亿元规模的债券取消发行。

“这些都意味着金融去杠杆正在从紧货币步入紧信用阶段,而三季度经济下行的风险也将显著增加。”姜超表示。

李迅雷则认为,货币政策宽松导致利率下行,利率下行有利于提高投资回报率,也诱发企业和居民加杠杆,加杠杆上升加大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因此就要去杠杆,必然经历货币政策收紧、利率上行、投资增速回落到经济下行的过程。

在他看来,金融去杠杆与市场利率稳定很难同时实现,即便实现了,也难以保证经济增速不下行,因为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步入到中速增长阶段,该阶段的特征就是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故要增加“实”的难度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