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用地不找市长找市场:广东南海用“地券”盘活低效闲置土地

2018-05-15 09:09:34      参与评论()人

姚晓辉解释,根据办法,地券是指土地权利人自愿将其建设用地按规定复垦为农用地后,依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形成的建设用地指标。而新增的建设用地指标将可以交易,进而可以平衡不同区域对建设用地的需求。

比如,甲村复垦100亩建设用地为农用地,通过向有关部门申请形成100亩的地券(即用地指标),其中的70亩须交易;乙城的农转用(或征收)的需求方可以竞购,乙城即可增加70亩的建设用地指标,经过一系列的流程之后,70亩土地即可进入市场。地券使用过程中,可以一次性使用,也可以分割使用。

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

一方面,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不断收窄;另一方面,城市建设和发展亟待新的土地空间。如何破解两者矛盾?

“用地矛盾颇为突出的广东省需要迈出这一步。”中国土地估价师与土地登记代理人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不动产登记与估价专业人员协会会长谢戈力认为,作为土地指标转移的一种工具,南海的“地券”制度可以实现建设用地布局优化,有利于集体经营性用地的集约开发。

有关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普遍面临土地资源局限,重点城市普遍土地开发强度较高,珠三角9个城市中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5个城市土地供应趋于减缩。珠三角9市中,有4个城市土地开发强度超过开发强度警戒线30%,其中,深圳、东莞超过45%,珠海、佛山在35%左右,广州、中山开发强度亦逐渐逼近30%。南海的土地开发强度则达到50%。

“这实际上倒逼各地要严控新增用地,从存量上要发展空间。”谢戈力表示,“地券”制度的出现,就是赋予了土地指标相应的市场价值,允许其在区内进行交易流动,从而盘活存量土地,优化用地布局,进而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

薛佩华认为,佛山市南海区试水“地券”制度,是基于其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与全区“升级工业园、建设新都市、发展新经济”的战略吻合。当前,南海区已形成10个产值超200亿元的支柱产业,产业升级对建设用地提出规模大、连片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等要求。然而全区建设用地碎片化严重,产出率低,685个村级工业园占据大量的建设用地空间,不利于乡村振兴。

关键词:地券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