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深汕特别合作区成深圳第十一区,将推动交通、政策一体化发展

2018-04-24 19:23:57      参与评论()人

通过践行这种发展理念,汕尾已尝到甜头,2017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等一批产值超十亿、超百亿产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或投产,带动工业投资实现303.7亿元,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两项指标增速均排名全省第一。

“随着深圳轨道交通向外辐射后,也就会向汕尾延伸,加快组成区的连接。”李宇嘉认为,深圳不少企业都在河源、惠州、东莞建立生产基地,研发在深圳,是区域经济发展策略,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的融合发展,带动产业链重构,研发、生产在不同城市的布局。

南都观察

特别区的示范效应

将给深莞惠一体化带来想象空间

近日,深圳市委办公厅巡视员黄菊花在调研特别区则表示,特别区要站在深圳这一“巨人”的肩膀上谋划和推动新城建设,努力推动当地成为深圳新的经济增长极,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区域协调发展是党的十九大和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的一个重大发展战略。汕尾是革命老区现在发展还相对滞后。而对广东省来说,区域协调发展,致力破解区域协调发展不平衡一直是重点。近期出台的《广东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要使珠三角和粤东粤西加快融合发展,形成沿海经济带一体发展。

作为创新区域合作模式、创新区域协调发展的广东样本、广东实践,深汕特别合作区之前多年的发展与预期相距甚远。广东省内粤东西北与珠三角经济发展水平依然存在较大差距,而深圳面临的土地空间不足、产业空心化等问题也日渐突出。

过去,特别区发展的最大阻力是体制问题:管理主体多元化、干部队伍多样化、利益诉求不一致,难以形成真正的共同体,合作区管委会在行使经济社会管理职能上难以名正言顺。

“广东发展大湾区经济,需要深圳发挥体制机制的活力,让技术、人才等,能对粤东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马敬仁认为,汕尾作为深圳曾经的飞地,现在由深圳全面接管是一种新的试验模式。而雄安也是飞地模式,在国家层面承担着打造新的发展理念的创新示范区。

《方案》显示,特别区将作为深圳一个重要经济功能区,按“10+1”模式给予全方位的政策和资源支持,及时解决特别区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资金、技术、项目、人才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和资源配置强度,加快合作区与深圳在政策法规、规划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市功能等方面的一体化进程,争取5年内合作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由此可预见,特别区由深圳全面主导建设和管理后,深圳提出的“10+1”的改革模式,无疑会给深汕特别合作区带来无限发展潜力,释放不可估量的能量。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