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专访丹·席勒:共享经济是乌托邦吗?(7)

2017-07-18 09:10:02    金融读书会mp  参与评论()人

席勒:我觉得这更像是一种公关。网约车经济不能算是公益事业,因为它实际上削减、挪用了此前在别处的收益与利润。叫车软件降低了顾客的行路成本,使顾客享受便宜乃至非常廉价的打车服务,但这牺牲了现有结构下服务人员的福利。司机在给顾客提供同样的服务时,却不再享受与以往相同的工作条件。比如在美国,Uber不会给司机购买有效的保险,不给汽车折旧提供维护,不提供任何福利。我不确定中国滴滴的情况,或许类似。

消费者主权(consumer sovereignty)所称赞的东西,是以牺牲早期从业者的利益为代价的。这不是种可持续的模式,我想很难会有好的发展朝向。尤其是汽车行业向环境排放了如此大量的废气。相较私家车以“共享经济”的名义大量投入运营,公共交通(比如火车、公交车)的共享性会带来更大的公众利益。从公益的角度来看,《自行车之后,还要什么?》一文实际上已经勾勒出一幅非常清晰的图景,追求私有商业化产品与个人化的经济发展,不论在自然环境或是社会层面,都会将我们推往一个充满隐患的方向。

澎湃新闻:共享经济是一种乌托邦。事实上,很多曾经作为滴滴司机的外来人口抱怨,由于车是从滴滴那里租来的,为了付清每天的租用费,他们不得不延长跑出租的时间,每天大约要工作15个小时。

席勒:我们曾经以为共享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但如今,它不再叫做社会主义,而是共享经济。2007、2008年全球经济灾难之后,资本主义不再是个讨人喜欢的说法,与其称之为“商品化的新领域”,不如叫做“共享经济”更好听。这种共享经济,听起来就像是硅谷的一个公关案例。是谁发明了这种说法?我很有兴趣了解一下。

澎湃新闻:许多共享经济的平台都运作得很好,比如Airbnb(Air Bed and Breakfast)和在中国正呈疯涨趋势的共享单车。我的很多中产朋友都大爱Airbnb民宿,旅游时再也不去住宾馆了。

席勒:这看起来似乎是好事一桩,但同样扰乱了此前既有的产业结构,宾馆员工以及宾馆的生存能力都被削减了。从公关的角度来看,这种扰乱与中断似乎是出于一种中性、自然的力量。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这真的是对此前社会组织结构的一种破坏。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展开更多的讨论和评估。现实或许已走得太远,需要从政策层面做出一些收紧。

关键词:席勒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