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国内经济新闻 > 正文

土地供应放大招:库存消化少于6个月将加快供地(4)

2017-04-16 07:32:15    经济观察报  参与评论()人

叶剑平认为,不久前出台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16年-2030年)(草案)》中提出,城市规模方面,人口规模到2020年将控制在2300万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至2860平方公里左右。与这次文件中增加土地供应的做法实际上是不矛盾的。“人口减少、土地增加解决的是供需平衡,而在具体实施层面是否会达到6000公顷,要看政府的执行力了”。他认为,此前地方政府提出加大供应量,但很多时候没有具体数字,这次北京市提出的具体数字,是要接受监督的。这意味着政府每年都会对外公布数字,需要有人问责。提出具体数字,并承诺5年之内完成,这一点与之前相比是有进步的。

工改住首开

除了正面调整土地供应,在租赁住房方面,《通知》提出,建立健全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按照住建部、国土部的要求,政府将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工业厂房改造,完善配套设施后改造成租赁住房,按年缴纳土地收益。

李宇嘉告诉经济观察报,“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工业厂房改造,完善配套设施后改造成租赁住房”,也就是所谓的“工改住(租)”。此前,国家仅允许“商改住(租)”,但“工改住(租)”的口子非常严实。现在,这个口子打开了,意味着商业办公,已建、在建的厂房都可以探索租赁住房,未来土地及空间释放的潜力很大。李宇嘉认为,这样做是有现实背景的。“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很多实体商场开不起来,地方的商场很多只有一层、二层能正常营业;实体经济下滑,工业的产能过剩,工厂的生产利润降低。这侧面反映了住宅的需求更大。”中国的产业周期只有20多年,而工业、商业用地的供地周期分别为50年、40年,这说明相对于较短的产业周期来说,工商业的用地范畴可以适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