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比赛前我们对阿尔法狗有很多质疑,比赛之后,我们发现很多年轻朋友把阿尔法狗称为狗狗,对它有很大的接受,围棋九段选手们把它称为阿老师。今天,我们通过拟人化的方式接纳了机器。这种接纳的速度会更快一些。
什么样的工作将会被取代?这是很多媒体人好奇的问题。我想,这是近期要去解决的回答,还有一个问题是人类是否会被机器取代,这是更加远期的问题。实际上,16年到现在的3年时间,我永远被追问的最核心问题也是这两件事情,而不是探讨背后的技术本身。
关于近期的问题,什么样的工作将被机器取代?我们要理解当下机器本身的强大,以及它目前的局限性。我们收到媒体或者影视作品的解读,理解到机器强大,想象它已经变成人的形状,能跟你对话,甚至比你更加厉害。实际上,今天的技术远远没有到。
今天,我用两个观点来阐述现在人工智能本身的局限性。第一,今天人工智能已经具有了强大的感知能力。什么感知呢?就是听觉、视觉,跟外界接触之后进行信息低层次处理的感知。现在图像识别里面,机器做人脸识别已经可以超越人了。
今天早上,我看新闻讲京东开始养猪,做了一个猪脸识别系统。我们知道人在做人脸识别的时候,是天生的在几千万年进化里面对人像的理解,机器用几年时间就学会了。但我们人类识别两只猪长得有什么不一样会变得更加困难。
可对于计算机而言,学习猪和学习人的脸部特征是类似的事情。这样的领域里面,机器的感知能力是可以接近甚至超过人的。
但是要强调一点,这些能力是在它见过的有限的环境里面。人的能力则在于两人说话的时候有一个鸡尾酒效应,一个人讲话时是一种声音、音色,另一个人是另一个音色,两个人同时讲话的时候人很容易区分,机器目前还做不到。今天,机器对于复杂的未曾见过的感知问题还没有办法处理,但是对于见过的场景里已经可以比人做得更好。
记者/闫妍 王小川是中国AI领跑者之一。 2017年,他和搜狗一起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身披的“中概股人工智能第一股”的外衣,以搜索引擎、输入法、浏览器起家的搜狗,正在围绕人工智尝试着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