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其次,执法当局不再需要使用公共、私营公司和医学研究的数据库,甚至可以立法禁止这种行为。黑泽尔等人认为,这样的法律规定将促进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因为有研究表明,很多民众,尤其是有色人种,由于担心政府的滥用,而不愿意将遗传信息提供给研究人员。
最后,全民数据库将不再有歧视性。执法部门现有的数据库里只有被逮捕过的人,年轻的非白色人种居多。这样的数据库难免有歧视弱势群体的嫌疑,因为没有很好地代表收入更高的白人群体。
隐私担忧和误用风险
对于黑泽尔等人的提议,国内一法医学专业人士认为,全民数据库的想法很大胆,但也存在数据泄露、信息滥用的风险。
2008年底,欧洲人权法院裁定,无限期地留存生物信息侵犯了《欧洲人权公约》所保护的隐私权。受此影响,英国必须销毁所有犯轻罪被捕人员的DNA样本,重刑犯的样本在其被捕后也最多只能保留3年。
黑泽尔等人认为,此项判决部分基于对罪犯数据库歧视性和污名化的担忧,但是倘若每个人的数据都会被采集,这种担忧就没有依据了。反而是数据误用的风险,会由于全民性数据库的建立大大增加。
与此同时,他们也提出,存在有效的办法来应对这一问题。
首先最需要注意的是,法医数据库只需要遗传标记信息的一小部分,美国目前测定20个特异性的短串联重复序列位点,这些位点的个体差异性很大,可以用来识别个体,但是其中包含的信息一般没有什么医学意义。这样一来,执法部门只能接触到不那么敏感的信息,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可以接触到个人的完整遗传信息。
不过,这点遭到上述国内专业人士的质疑。“理论上讲,目前用于个体识别的STR分型,暂时未被发现包含其他信息(如疾病信息),但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如果确实包含,那问题很大。”他说。
英国《自然·生物技术》杂志7月16日在线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有“基因魔剪”之称的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在靶点附近引起的DNA删除或重排,比科学家此前预期得要严重
2011年,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在美国推出。上市近7年,这项被誉为“无创产前领域一项革命性的技术”进入了全球90多个国家的医院和诊所,中国也在2016年结束了试点正式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