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科技前沿 > 正文

互联网企业的金融梦:流量优势与牌照困境(2)

2018-12-19 09:09:57    蓝鲸TMT  参与评论()人

即使在今年,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遭遇罕见危机、P2P平台大量出清、监管呈持续高压态势下,互联网公司对于金融业务的拓展也未能停歇。由此可见,金融领域似乎是互联网公司业务未来拓展的标配,成了互联网公司的必争之地。

高盛高华证券副总经理、董事总经理马宁曾公开表示,预计到2024年,以BAT和京东为首的互联网巨头所发放的消费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将达到6.8万亿元,相较2013年70亿元的起始水平,未来十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76%;互联网金融企业利润将增至40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1%。

从盈利角度看,较早布局金融业务的阿里和腾讯,如今都已在金融服务上收获红利。2018财年,蚂蚁金服估算税前利润约14.6亿美元;今年6月底,腾讯发布的二季报显示,由支付及相关金融服务以及云服务贡献的“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1%至174.96亿元。

若以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为参考,成立不到五年的趣店、乐信等公司单季盈利能力已远远超过新浪、搜狐等老牌互联网公司。根据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趣店、乐信两家互金公司单季度利润均超6亿元,其中趣店净利润6.94亿元,乐信集团毛利润6.23亿元。作为对比,新浪第三季度利润仅为677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还不到5亿元。

显然,金融业务的诱惑力很大,如何取得入场券、找准切入点尤为重要。

以头部金融科技公司来看,阿里、腾讯、京东做金融均发端于自身消费场景和平台需求,与其自身业务具有较强关联。从业务模式来看,阿里发起支付宝,是因为电商业务的支付需求,腾讯做金融,来源于用户粘性的场景延伸,京东金融的起点,则是为供应商提供应链金融服务。

借流量优势变现,提升转化率是关键

关键词: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