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召开2019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提及,加快推进我国法定数字货币(DC/EP)研发步伐,跟踪研究国内外虚拟货币发展趋势;8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表示,“央行数字货币现在可以说是呼之欲出了”。
加密货币此时成为市场持续关注的热点。脸书(Facebook)此前宣布推出Libra(天秤币);而在8月1日,美国专利和商标局披露文件显示,零售巨头沃尔玛正在申请数字加密货币专利;不只是商业机构,包括英格兰银行、加拿大央行以及瑞典央行在内的多国央行也在进行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IMF曾表示,拟根据特别提款权(SDR)机制推出一个全球数字货币——IMF Coin。
值得探究的是,如果按此路径向前推进,Libra、SDR、央行数字货币未来可能如何共生?金融危机后,“去美元化”趋势一度升温,超主权货币在未来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SDR等能否担此大任?对此,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依德接受了第一财经的专访。乔依德为国际货币体系专家,多次参与IMF研讨。
Libra难成超主权货币
乔依德认为,Libra成为超主权货币的可能性基本为零,Libra自身也否认了这一雄心,称仍将停留在跨境支付领域。
目前业界人士更倾向于将Libra看作为“比特币3.0”。比特币1.0是区块链、公链,其波动性很大,现在仅在币圈内使用,而不太可能大规模推广;比特币2.0是稳定币、联盟链,用各种法币计价;Libra在以前虚拟数字货币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同时它把Uber、Visa、ebay等28家机构集合起来参与发行和运营,所以应用场景比较丰富、用户流量大。但Libra仍是一个私人发行的虚拟数字货币,它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全球的超主权货币。
“要真正成为法定意义上的超主权货币,必须要有一个全球性的中央银行,而这也就必须要有一个类全球性的政府。目前这些都没有。因为只有政府才有强制力 ,才有强大的信用来发行货币,包括超主权货币。”乔依德表示。尽管美元现被称为全球货币,但乔依德说,美元这种全球货币职能也仅是在事实使用中的存在(De Facto),而并非是法定意义上的,因而它是可以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