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首先,中国是一个复杂的经济体,人口教育程度以及对于智能终端的接受程度不一样。在这种经济体发行法定数字货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如果采用单层运营架构,意味着央行要独自面对所有公众,会给央行带来极大挑战。“从提升可得性、增强公众使用意愿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应该采取双层的运营架构来应对这种困难”。
第二,采取双层架构也是为了充分发挥商业机构的资源、人才和技术优势,促进创新,竞争选优。商业机构IT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比较成熟,系统处理能力较强,在金融科技运用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人才储备比较充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机构可以进行密切合作,不预设技术路线,充分调动市场力量,通过竞争实现系统优化,共同开发运行。
第三,双层运营体系有助于化解风险,避免风险过度集中。发行央行数字货币要直接面对公众,涉及到千家万户,仅靠央行自身力量研发并支撑如此庞大的系统,而且要满足高效稳定安全的需求,还要提升客户体验,是非常不容易的。无论是从技术路线选择,还是从操作风险、商业风险来说,通过双层运营设计可以避免风险过度集中到单一机构。
第四,单层运营架构会导致金融脱媒。单层投放框架下,央行直接面对公众投放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和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相比,前者在央行信用背书情况下,竞争力优于商业银行存款货币,会对商业银行存款产生挤出效应,影响商业银行贷款投放能力,增加商业银行对同业市场的依赖。
穆长春强调,虽然加密资产的自然属性是去中心化,但在双层运营体系安排下,DC/EP一定要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央行数字货币仍然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的负债。这种债权债务关系并没有随着货币形态变化而改变。因此,仍然要保证央行在投放过程中的中心地位;第二,为了保证并加强央行的宏观审慎和货币调控职能,需要继续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第三,指定运营机构来进行货币的兑换,要进行中心化管理,避免指定运营机构货币超发;最后,在整个兑换过程中,没有改变二元账户体系,所以应该保持原有的货币政策传导方式,这也需要保持央行中心管理地位。
【TechWeb】“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五年,现在可以说是呼之欲出了。央行数字货币DC/EP采取的是双层运营体系。单层运营体系,是指人民银行直接对公众发行数字货币
最近市场有两大讨论热点,一是全球似乎又要进入货币宽松时期,资产高估值(美国股票、中国房地产)和低通胀形成反差,货币宽松能走多远?二是关于数字货币的讨论。两者都涉及财政与金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