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肖渭明在上述发布会上表示,西北地区的经济增速要普遍低于西南地区,就是因为西北地区工业比重大,能源原材料占比太大。资源依赖性强的地区经济增长普遍比产业转移早的地区要乏力。
“这种局面如果持续,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确实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所以这已经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肖渭明表示,“这种拉大的趋势如果不能控制在一定的区间内,让它过快增长的话,一定会导致新的区域发展失调,损害西部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西北出路何在
西北地处北方和西部,面临南快北慢和东西部差距扩大的双重压力。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了最近10年的GDP数据,西北五省区GDP总量与全国GDP总量之比呈倒V字形:2009~2014年,西北地区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分别是5.2%、5.5%、5.7%、5.9%、6.02%和6.06%,呈上升趋势,但此后几年却逐渐下滑,2015年~2018年占比分别为5.8%、5.7%、5.6%和5.7%。
西北的落后是有客观原因的。西北处于胡焕庸线以西,地广人稀,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比较差,成为西北地区发展的障碍。从人口来看,在七大地理分区中,西北面积最大却人口最少,五省区2018年人口合计约1.03亿,其中陕西人口就占3864万人,其他省区人口加起来也才6415万人,不及四川一省的人口。
不过,任保平表示,西北地区的问题主要在于结构问题和体制问题。在结构方面,旧的动能失去了作用,新的动能没有形成,在体制方面,西北地区市场发育不足,营商环境不佳,交易成本高,市场发挥的作用不够,因此新动能成长不足。
任保平认为,解决西北发展问题的核心是培育新动能。传统重化工和原材料工业产业链太短,只有通过创新延长产业链。
数据来源:人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和本报报道等 编者按: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特质,也是中国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的底气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