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城市生活垃圾由“混装混运”向实行“分类分流”转变,将逐步形成四类垃圾分门别类的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网络体系。流程更加复杂,收运网络相当于增加四倍。同时,对于湿垃圾和有害垃圾,没有中间转运环节,直接从投放端到处理端,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对湿垃圾(主要是餐厨垃圾)和有害垃圾需要建立专门的运输系统。
在日本,垃圾的收集和转运由城市的各区负责,各区会根据垃圾种类和产量的季节性变化制定详细的收集计划,对垃圾收集点的设置及收集频次进行合理调整。而对于部分收集运输范围较大的城市,通常会设立垃圾中转站,以便把垃圾从中小型车辆转运到大型运输车辆。
同时,在垃圾清运的过程中,环卫部门装运垃圾车辆多次往返,每次仅运输一种垃圾,由此避免了“混装混运”。不同类别的垃圾被运输到不同的垃圾处理工厂,然后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这次上海的垃圾分类之战,根据上海市制定的三年行动计划,就需要重构上海的城市垃圾处理系统:到2020年,要建成8000个回收网点和210个中转站,要求配足、配齐分类运输车辆。
另外,上海市还要重点进行垃圾运输车辆和中转设施的改造。目前,上海湿垃圾每天产生量为7000吨,按每车可运5到10吨湿垃圾,每天运两次计算,至少要增加300~400辆湿垃圾车。
相比而言,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的产生量会少很多,每个区配备的车辆在10 辆以内。而对于干垃圾的收运来说,由于干垃圾定点定时投放,对于车辆的使用频次、出动要求都要提高。中转设施方面,上海41座大型中转站将实现干、湿垃圾分类转运,市属中转码头还将设置45只湿垃圾专用集装箱;2020年,湿垃圾专用集装箱将达到180只。
玉米衣、粽子皮是湿垃圾还是干垃圾?万一扔错了后端能否快速处理?在7月2日的上海第二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发布暨上海人工智能发展联盟揭牌仪式上,人工智能生活垃圾分类应用等28个场景需求发布
周三早盘,垃圾分类概念异动拉升,截至发稿,中国天楹、农尚环境、鞍重股份、派生科技等6股涨停,盈峰环境涨超7%,维尔利、上海环境等个股亦跟随反弹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