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比抖音这类只需按录制和结束录制就能产生一条内容的短视频平台来说,小红书的内容生产的确更复杂也更有门槛,它要求用户有编辑图文的能力,而拍照、选图、修图、文字写作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持续生产大量优质内容的背后必然存在合理的动机。KOL们的动力来源是很明确的,增加粉丝量和建立起明确的人设,赢得广告主的青睐,接广告获取收益。为了获取更多的关注和粉丝,他们自然也愿意通过高频输出一些优质内容来吸粉。因此,当有超过1.2万名失去品牌合作人资格的KOL陷入了彻底被动的状态,他们很难再有持续输出高质量内容的动力。
对小红书来说,这未必是好事。
先经历一番野蛮生长再对生态做出整肃似乎是几大内容平台较为一致的发展路径。2013年微博刚刚推出“微任务”时,也明确表示过不作为商业化计划的一部分,推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规范平台秩序,但会向完成“广告任务”的大号收成30%。去年7月抖音上线“星图”平台时同样表示是为了规范平台内容,但抽成比例在三个月内于一片反对声中一度从60%降至30%。
根据瞿芳最近的表态,小红书目前并不考虑向品牌合作人抽佣,“未来商业模式也一定不是简单的抽成佣金”。但根据此后小红书旗下官方MCN机构泓文流出的答疑信息显示,在日后小红书的官方交易平台上线后,泓文会从单笔成交额中抽佣10%,但平台上线的前两个月抽佣费用减免。
MCN机构们更希望小红书设定一个明确的抽佣比例,而不是大规模限制KOL接单。因为被排除在外的中尾部KOL和MCN机构要想在短期内达标,只能“花钱找人来点开KOL发布的广告笔记,让小红书根据算法再推送给其他用户,但因为点击的人并不是真正对这篇笔记感兴趣的用户,所以即便浏览量因此变高,算法也只会把笔记分发给其他并不感兴趣的用户,这就把一个业态又逼向了一个不健康的状态。”yoyo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