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政策的引导在城市房价的增长过程中往往有放大器的作用。除了南京,在弱省会南昌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南昌2017年加入限购城市时,远离主城区的九龙湖被网开一面,一方面是因为省委省政府都搬到了九龙湖,公务员购房是刚需;另一方面则是当时九龙湖库存压力位居全城之首。而这也助推了九龙湖的高房价,从2017年的7000元/平方米左右到如今超过1.5万元/平方米,房价翻了一番。
但在犬牙交错的政策之下,调控的痛感却逐渐消失,限购被抽丝剥茧,购房者、开发商、政府都在政策之中寻得活水。
调控之道
2018年堪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年,年内累计各项调控政策多达450次,成为历史上房地产调控最密集的一年。全年调控之下,楼市也从局部过热到整体降温。“抢房大战”已经很难出现。
这些都是调控的效果。2019年,楼市延续了调控的主基调,今年前五个月,针对全国或城市的调控也高达205次。但是今年的调控,似乎没有了2018年的那种刀刃加身的痛感。
我们看去年,成都某楼盘数万人抢购千套房,杭州某楼盘近3000人抢不到200套房,甚至还有98岁老奶奶参与摇号的现象。为了抢房,部分开发商暗箱操作、收茶水费、炒卖房号、捆绑搭售等违规行为也屡见不鲜;同时,炒概念也不同程度出现,比如丹东、粤港澳大湾区、海南等因政策预期带来房价上涨预期的地区,买家云集,房价也是很快就过热。
可以说,2018年的调控是以控为主,调为辅。但2019年的调控,主基调开始改变,以调为主,控为辅。
控当然不能少,这是中央“房住不炒”的决策。比如4月28日,丹东规定同一楼盘商品住房销售价格每月环比涨幅不得超过0.6%,限售房屋则由新建商品住房扩大到二手住房,同时还增加了限购的有关规定;4月15日起,国管公积金实行“认房又认贷”,二套房首付比例不低于60%;4月份,石家庄、西安、合肥收紧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
原标题:多地楼市政策微调成趋势 一二线城市有望率先筑底放量 经过2018年密集的政策调控,在限购、限价、限贷、限商、限售等多重限制下,房地产市场从之前的高温逐渐退烧,并步入理性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