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收到问询后,公司的律师和相关人员通常会在2周内完成回复和修改,如果回复得当,一般SEC会在收到回复后的2周内进行第二次问询。”任飒表示。
比如,公开资料显示,近期上市的美国网约车公司Lyft第一次递交草稿是2018年12月6日,2019年2月4日SEC首次回复,在问询函中就草稿提出25个需要给出更详尽内容及需要回答的问题。Lyft在收到问询的第四天,也就是2月7日就递交了修改后的草稿。2月25日,SEC给出第二次问询意见时,问题从25个缩减到仅剩2个。
是否有因为拉长问询回复的时间而不被允许上市的情况?任飒表示,其实SEC没有具体规定公司必须在多短的时间内给出答复,但现实是,对自己有信心且对上市时间有具体规划的公司往往会抓紧回复,而在问询过程中销声匿迹的公司,也就意味着需要修改的实在太多了,它们会自主“回炉”重造来年再战或是在一级市场另谋出路。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能够更快使招股说明书满足SEC的监管要求,有些公司在正式递交注册申明的草案前还会递交一个草稿版本,即DRS。记者查阅SEC网站发现,Lyft就是从草稿开始与SEC进行充分沟通并对外披露的。
事实上,整体来看,公司什么时候披露申请,什么时候做路演,预计在多长时间内完成问询和修改过程,一年中什么月份上市,其实都是有讲究的。
首先,美国的财报按季发布,这意味着如果时长拖得太久会面临更新财务报表的要求,新的财务报表和针对报表变化的解释无疑增加了公司的工作量,而SEC也可能会根据更新后的内容再进行提问,一来一回“不划算”。
第二,时机很重要。如果预计同期IPO公司中,有特别受到市场关注的(如今年撞上Uber的IPO),IPO后的一段时间内不论是市场资金还是话题热度都会被消耗,也“不划算”。另外,例如市场淡季或7~8月的“度假季”,也不是IPO的好时机。
5月14日,科创板受理企业微芯生物披露第二轮审核问询函。问询问题从首轮的41个问题聚焦到了14个问题,并按照对上市发行影响的重要程度排列。从14个问题的内容上,不难看到科创板审核问询的一些基本逻辑
【TechWeb】昨日,上交所在微信公众号“上交所发布”就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问询回复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 上交所称,目前,前期申请企业大多接受了首轮问询,现已进入首轮问询集中回复阶段
蓝鲸科创频道4月17日讯,16日,科创板已受理企业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安博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苑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上交所问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