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新“飞地经济”正在成为长三角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引导产业项目突破行政区划与地理空间边界、带动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与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的重要途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即将出台,有关新“飞地经济”上会有怎样的创新举措,是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之一。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宣城市市长张冬云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透露,正在编制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提出,依托苏皖合作示范区,在江苏省溧阳市和宜兴市、安徽省郎溪县和广德县、浙江省长兴县和安吉县、上海白茅岭农场共建长三角产业合作基地,打造跨区合作、绿色发展样板区。
长三角一体化决策咨询专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雯建议,今后“飞地经济”不仅是带投资、带项目进来,更多的是希望带管理理念、带运行规则进来。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三省一市交界建飞地,不光是为了做合作园区,更是要在公共领域下探索财税分享、规划衔接、生态环境管理、公共服务配置、数据共享等方面体制机制的新突破。
长三角产业合作基地
宣城方面提供的《关于长三角产业合作示范区核心区的建议方案(征求意见稿)》(下称《建设方案》)显示,该示范区的核心区地处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交界区域,建议包括上海市白茅岭农场、江苏省在郎溪的“飞地”溧阳监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在广德的“603”基地、郎溪经济开发区(安徽郎溪皖苏产业合作园区)十字分区等周边区域,规划控制面积约128.7平方公里。
核心区将努力打造长三角三省一市产业分工合作的集聚区,打破行政区划构建高效合作机制的创新区,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赢”的样板区,加快形成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和中西部地区约4.6亿人口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内在要求,凝聚一体化共识,才能凝聚一体化力量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长三角区域用全国1/26的地域面积创造了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