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寿子琪透露,经协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绿色发展规划已先行启动研究。
事实上,早在2008年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建立之时,环保就是主要专题之一,三省一市开始共同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跨界污染应急处置、区域危废环境管理等重点合作。2013年底以来,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和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先后成立。
在大气治理方面,长三角联动频繁。2018年,长三角已落实区域油品升级,提前实施驶入四个核心港口水域换用低硫油。按照计划表,今年7月,长三角重点城市还将联手提前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新标准。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环境法专家郑少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长三角地区的环保联动中,水和大气的治理最受关注。但长三角地区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同样严重,需要给予更多关注。
郑少华目前正在推进的就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立法、执法和司法如何统一的工作,希望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法律制度。
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对于企业的同一个排污行为,三省一市在各自的行政自由裁量权内进行处罚的标准是不一样的,而企业肯定会往标准较低的地方跑,就容易出现机会主义。一旦标准和法律统一了,可以要求高标准的地区给予较低标准的地区相应的补偿,即通过生态补偿机制来获得公平。
在区域重点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方面,生态补偿机制是一个典型案例。2018年10月,浙江、安徽两省签订新一轮新安江生态补偿协议。2018~2020年,两省每年将各出资两亿元,携手加强流域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