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第一财经1℃记者注意到,上述唐纯玉还在《关于审慎推行辅助用药目录政策的建议》中指出,“如果简单将临床使用量大、销售金额大的药品和辅助用药划等号,而并非依据药品说明书、用药指南和诊疗路径等,充分评估论证药品的临床价值进行甄别和遴选,这显然不合理。”
有业内人士认为,现在监管层的目标是临床合理用药,可以对相关药品制定重点监控目录,“盯住”临床乱开药的行为。“应该重点管好医院的大夫,让他们合理开药,不能开‘大处方’。”华北一家上市公司高管对第一财经1℃记者表示。
4月4日,河北省卫健委、河北省医保局以及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开展医疗领域辅助用药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第一财经1℃记者看到,此次河北省将辅助用药管理责任不落实、临床使用不规范、处方审核点评不彻底、不规范使用惩处不到位等四大问题列为整治重点,“规范辅助用药临床应用,严控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影响
对于此前宣布要制定的 “国家版”辅助用药新政,一些从事辅助用药生产的企业产生了深深的担忧。他们的忧虑在于,此前辅助用药政策还只是停留在省级层面,仅部分地方出台,企业还可有回旋余地,但现在政策临变,预计相应品种的销量可能受到影响。
第一财经1℃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来看,医保控费是大势所趋,一些药企的销售业绩已经受到影响,大家纷纷出台应对措施并实现转型自找出路。
据1℃记者不完全梳理发现,在已经发布2018年报的A股医药上市公司中,至少有20家公司披露了辅助用药政策以及对自身影响或应对措施,其中有的企业业绩下滑明显。
颇有代表性的是大理药业(603963.SH)。年报显示,这家公司2018年报实现营收4.0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7.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0.05万元,同比下降75.93%,“公司经营业绩处于历史低点。”究其原因,是因为近两年来公司的核心产品心脑血管治疗药物参麦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相继进入各省(市、区)辅助用药/重点监控药品目录。
原标题:国家医保局:优先将国家基本药物等纳入医保药品目录 记者从国家医疗保障局网站获悉,17日,国家医保局公布《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我们现在已在做架构调整了,减少‘4+7’城市销售人员。”一位跨国药企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 3月18日厦门开出了带量采购中选药品第一张处方之后,进入到4月后,越来越多的城市跟随落地带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