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在文旅小镇做当代艺术,不差钱的乌镇下了怎样一盘棋?(4)

2019-04-10 09:21:09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一些展品更多体现了与乌镇人文环境的关联。气味艺术家西塞尔·图拉斯通过与乌镇居民交流和实地调研方式,捕捉乌镇的老气味,再通过实验室合成,使这些老气味附着在乌镇的老物件上和3D打印的模型上,进而通过嗅觉唤醒和保存人们对过往的回忆。声音艺术家雅娜·文德伦通过探测器收集乌镇水下的声音,将人们对自然的认知从地上扩展到水下,在幽暗的空间中聆听日常生活中无法获得的自然之声,她们的艺术品旨在探索拓展人们的感官体验和思维边界。

又一个乌镇模式?

三十年的策展生涯中,独立策展人冯博一和不同的机构打过交道,他认为乌镇举办艺术展“条件充分”,且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这是其他艺术机构难以匹敌之处。在他看来,目前当代艺术的困境中,一种是主办方想做高质量的展览但是苦于没钱,另一种美其名曰艺术介入乡村,实质却是利用资源“祸害人”。

所谓条件充分是指乌镇水乡特色和作为旅游胜地的知名度,优于国内一般旅游景点的管理和业态,与此同时,能够为展览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第二届乌镇艺术展的成本为一千多万元,能够保证展览不需要过多为“流量”考虑。

冯博一他们感慨的是乌镇能够不惜成本地满足艺术家的需求,这种成本不仅仅关于金钱,也包括人力和技术的配合,布展过程中,艺术家们反复提出各种严苛要求,譬如以摄影的色彩规格要求影像作品,不断调整他们的方案,乌镇全力配合。

在文旅小镇做当代艺术,不差钱的乌镇下了怎样一盘棋?

文化+旅游的模式,乌镇进行了超前的探索,背后的操盘手,文化乌镇董事长陈向宏在为展览写的序言中引用黑格尔的话:“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乌镇虽小,但有“巨心”,陈向宏从未安于只做好一个江南水镇,而是“以艺术之名,兴乌镇之实”。冯博一记得,陈向宏说他“不算小账”,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事儿,他绝不做。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