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独家 | 专访MSCI谢征傧:争取剩余80%纳入因子,A股要解决四大问题(3)

2019-03-01 16:57:11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尽管上述都是积极的进展,不过谢征傧提出,目前沪/深港通仍是所有外资可以参与A股投资的唯一通道(并非所有外资都有QFII额度),“但外资在互联互通机制下则无法充分使用上述对冲工具来进行风险管理,这一问题需在未来进一步改善。”

“毕竟现在只是20%(的纳入因子),未来还有80%。避险工具的参与门槛需要进一步放宽,让国际投资者能够充分管理投资组合的风险。”他称。

资金交割周期应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MSCI此次还特别提出了中国资金交割周期短(short settlement cycle)的问题,这也对海外投资者的资金周转造成了一定问题。

谢征傧对第一财经记者解释称,中国现在实行的是股票T+1、资金T+0的交割制度,而国际普遍的惯例则是股票T+0、资金T+2的交割制度(即卖出股票后,资金要2个交易日后才会到账)。

看似是走在国际标准前列,但中国较为短促的交易收割期限究竟造成了问题?谢征傧告诉记者,“很多海外投资人管理的不仅是中国投资组合,而是全球投资组合,例如此次MSCI扩大纳入A股,外资如果需要加仓A股,那么可能就需要先把其他股票卖掉,才有资金去买A股。但是,在不同交割制度下,外资卖了其他国家的股票后,需要等待两天资金才能到账,但中国这一头可能就已经需要付钱了,这种割裂可能会导致现金周转问题。”

谢征傧也坦言,“短交易期”一直是国际社会要迈向的一个目标,美国早年交割周期长达T+5(即卖了股票五天后才能拿到钱),在不断的进步下目前已经达到T+2。“也可以说中国的制度走在了国际前列,但走在最前、跑得最快并不一定最好,更重要的是能否和国际金融体系、国际标准融合。”

当然,他也表示,中国监管机构也需要考虑中国市场本身的需求和特点,来对上述制度进行调整,“例如中国市场散户占主导,其可能对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更为关注,因此延长交割周期造成的不同效果可能也是监管层需要考虑的。”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