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独家 | 专访余永定:继续坚持汇率市场化改革,未来更应加强汇率弹性(2)

2019-02-28 09:16:36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人民币与美元脱钩、小幅升值,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到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幅总计35%。同年,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重从2007年的峰值10.1%降至2%。至此,中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基本得到纠正。

从2014年开始,中国国际收支平衡出现新的重大变化。余永定提及,由于资本管控的变化,中国资本账户对于国内外经济状况的反应更为敏锐。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自2014年二季度开始,中国资本账户时而会出现大幅逆差。在一些季度中,由于资本账户逆差大幅上升,尽管依然保持贸易账户顺差,中国却出现了国际收支逆差,人民币贬值预期开始出现。

汇改并非人为推动贬值

2015年8月11日,中国央行宣布对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机制进行改革。

余永定一直对8月11日的汇率改革持肯定态度。他认为,汇改是出于多重考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满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所设定的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的标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央行要推动人民币向更自由浮动的汇率机制转型。

在境外媒体的一次采访中,美联储前主席耶伦提及,2015年夏天中国决定要以货币贬值的方式,来部分抵消此前人民币被动升值的压力。

“我认为,耶伦对中国央行2015年汇改的意图描述是不准确的。真相是,人民币大幅贬值只是结果,而触发因素在于,时机不巧的汇改强化了本来并不强烈的人民币贬值预期,而贬值预期导致资本外流。”他称,汇改之前,多数人预期年内人民币汇率可能贬值2%或3%。但出乎预料的是,汇改之后,市场对人民币贬值预期普遍飙升至7%~8%,个别机构甚至高达10%、20%。贬值预期导致资本外流增加,反过来加大贬值压力。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