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华民:一体化会产生集聚和扩散两大效应,形成一个中心和外围的经济结构。
而集聚和扩散效应,会导致一些人和要素扩散到别的区域。例如上海的一些园区向周边转移,别处的人力资本向上海集聚。
此外,一体化后产业规模会扩大,区域的竞争力会整体上升。不过与此同时,规模集聚也可能会使原来分割状态下的产业结构遭遇调整,那么各地自成体系的经济结构可能会被打破。
不过,当扩大效应大于集聚效应时,对于长三角下属的县级、地级城市也是利好,大家整体会得到发展。
第一财经:区域产出的增长取决于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和技术这三种要素的增长速度。从这个角度看,您觉得长三角一体化成为国家战略能如何提高该区域这三种要素的增长?
华民:一体化可以从两个方面促进三种要素增长,提高长三角经济的质量和能级。
首先是规模扩张和竞争力提升。一体化的溢出效应会促进经济规模扩张和投资发展,可以吸引更多的外部劳动力。
具体来说,区域内如果经济规模扩大,要素就会供不应求,比如吸引长三角周边乃至中西部的劳动力过来,这也是该战略的核心所在——提高区域内部经济增长质量并带动周边地区,为劳动力找到更好的就业机会。
此外,一体化可以促进技术进步。如果竞争变成合作,就可以释放更多要素用于技术创新,免去以往用来竞争的资源成本,以便更专注地投入研发、工厂和总部的创新。
第一财经:在技术进步方面,制度环境是除了投资之外的另一个重要推动因素。长三角一体化能在制度环境方面对技术进步起到更大的作用?
华民:制度环境如果是分割的,企业就会按政策优惠力度来选择城市,如果一体化形成了,企业就会按城市的竞争力来甄选。
长三角地区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经济总量约20万亿元(2017年),占到全国近1/4;常住人口2.2亿,占全国人口近1/6,具有较为成熟的高密度城镇体系和发达开放的产业经济结构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内在要求,凝聚一体化共识,才能凝聚一体化力量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长三角区域用全国1/26的地域面积创造了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既要吻合一般规律,也要顺应互联网经济、智能经济的时代潮流,还要立足于中国特殊国情,更要积极探索第三条道路。 如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先要厘清几个问题。 一、城市群发展的一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