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长三角一体化去年11月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各领域发展全面提速。
本月27日,上海市市长应勇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并表示,上海今年将积极推动并认真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而应勇提及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目前正由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抓紧编制。此前在去年6月,长三角三省一市已审议通过了《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长三角地区合作近期工作要点》等文件。
长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由来已久。从1992年建立长三角15个城市经济协作办主任联席会议制度算起,至今已走过27年。而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则是在“十三五”中期由中央决定的。
“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华民近日接受第一财经专访,从产业布局、要素流动、制度环境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长三角一体化的影响。
华民认为,地理优势、人文优势、人力资本优势、政府优势、产业规模优势成为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五大原因。作为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长三角一体化可以实现产业和人口规模集聚,使该地区成为全球经济的增长极。
作为经济发展的内驱动力之一,产业融合也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长三角涵盖综合实力强劲的上海、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制造业强省江苏以及劳动力及生态资源丰富的安徽。如何在三省一市实现垂直一体化的分工体系?华民建议,可以产业关联为抓手,让要素自由流动,从而形成总部、研发、工厂一体化的产业链分工,从这三个方面投入不同的要素,推动产业一体化。
华民认为,长三角的一体化会带来一些实际的溢出效应。例如一体化会促进经济规模扩大,能从区域外吸纳更多劳动力。此外,一体化还可以促进技术进步,将曾经花在竞争上的资源配置到提高增长质量上来,从而释放更多要素投向技术创新。
长三角地区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经济总量约20万亿元(2017年),占到全国近1/4;常住人口2.2亿,占全国人口近1/6,具有较为成熟的高密度城镇体系和发达开放的产业经济结构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内在要求,凝聚一体化共识,才能凝聚一体化力量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长三角区域用全国1/26的地域面积创造了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既要吻合一般规律,也要顺应互联网经济、智能经济的时代潮流,还要立足于中国特殊国情,更要积极探索第三条道路。 如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先要厘清几个问题。 一、城市群发展的一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