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马春娥告诉记者,国药监跟美国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食品药品管理局)沟通紧密,亦参考了美国的做法,目前已经初步形成统一标准,前述公益培训会的召开是给所有企业一个导引。
公开资料显示,FDA根据设备的可能使用及其给病人带来的风险分三类监管医疗设备:第一类是低风险设备,如医用手套,第二类是中等风险设备,如CT机,第三类是最高风险设备,如支架。FDA的AI影像系统分为两种:Computer-Aided Detection(简称CADe)和 Computer-Assisted Diagnostic(简称CADx),前者用于检测身体异常状况,后者评估疾病的存在与否,比如严重性、疾病分类或预测。
为了加快医疗AI审评审批进程,2017年7月,FDA发布数字健康创新行动计划(Digital Health Innovation Action Plan,简称DHIAP),考虑到产品的特征、临床前景、独特的用户界面以及行业内引进此类产品的商业周期等,专门针对电子健康产品建立了新的、实效性强的监管方法。
美国的医疗AI审批快于中国:2018年2月,FDA审批了第一个针对中风的AI诊断决策支持产品——Viz.AI的ContaCT;同月审批了第一个针对儿童自闭症的AI诊断决策支持系统——Cognoa公司的一款深度学习应用;2018年4月,批准通过首个应用于一线医疗的自主式人工智能诊断设备——IDx-DR的软件程序;2018年5月,批准了一款名为OsteoDetect的新型人工智能工具,该工具是一种计算机辅助检测和诊断软件应用程序,使用AI算法来帮助医生以更快的速度诊断腕骨骨折。
马春娥表示,相比国内绝大部分医疗AI产品被定为三类,大部分AI在美国都被定为二类,国内对待医疗AI产品的审批态度更慎重。
岳伟认为,国内AI医疗产品获得注册证的困难之处在于:对产品的认识速度跟不上审评的认识程度,对高风险产品的临床验证满足不了临床的实际需求。而这些问题的解决还有赖技术研究的发展和临床验证的积累,只是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的时间和费用成本都很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