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商誉影响或将持续
对于业绩变脸情况,有私募机构人士认为,对于行业、主业因素变动影响业绩的情况应谨慎看待。
“宏观环境发生变化,主业经营出现一些问题,或者是由于财务问题暴露出来,对(上市公司)未来的持续经营增长能力,评估判断要谨慎一些。”深圳圆融方德董事长冉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较之往年,商誉成为从去年延续至今的问题。“很多公司在扩张期,通过外延式增长扩张并购发展,业绩对赌预期高,形成高商誉。”冉兰认为,商誉因素仍将影响上市公司业绩。
“2015年并购高潮后,2018年三年期业绩承诺到期,区别于前几年,可能这种商誉减值更多一点,风险在2019年可能还会继续释放。”有券商人士对记者表示。
一本财务账,一个会计科目,从未受到如此多关注。 1月7日,财政部一则关于“商誉及其减值”议题反馈意见的公开消息,像一块陨石掉落资本市场,刷屏声、解读声、争议声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