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自2000年以来,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枢纽型机场、枢纽型港口、高铁网络和高速公路网络等区域性快速交通骨干网络已经基本形成。但随着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各级城市人口郊区化不断深入,区域产业经济布局加快转型升级,城市人口和产业功能结构的改变对区域内快速交通出行的需求不断提升,对区域性交通联系提出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上海浦东、虹桥等枢纽型机场、沪杭、沪宁两条高铁和高速公路等交通系统的运输能力正在逐渐接近饱和,区域交通体系的网络密度有待加强,运输能力和区域服务能力仍需提升。
四个方面打造长三角交通一体化
打造长三角交通一体化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首先,作为长三角的核心航空枢纽,上海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的运营能力均已达到饱和状态,区域服务能力达到极限,发展面临瓶颈。而区域其他机场(如杭州萧山、南京禄口、无锡苏南等)的客货流吞吐份额正在不断提升。因此,长三角机场群的整体功能和效率仍有待提升,功能分工合理、市场定位清晰的差异化发展格局仍有待形成,才能更好地满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航空交通的巨大需求。
其次,长三角港口群“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上海港作为核心港,其货运和集装箱吞吐量得到长足发展,但其增速逐年放缓,区域分担率下降,而且在货运集疏运方面仍面临较大的压力,客观上存在转型发展的要求。与此同时,宁波—舟山港、长江内河港货运市场份额逐步上升,上海港也不断加强与区域港口的合作,推进长三角港口群的协作发展。
第三,长三角主要铁路枢纽站的客运规模均得到大幅增长。然而,高铁运营能力仍较为有限,运营班次不足,从而造成高铁网络的整体均衡性和沿线车站利用率不足,仍然难以满足长三角这一高密度城市群地区日益增长的城际出行需求。进而,新建高铁站点与城市内部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网络的衔接不畅,更使得交通网络的整体效率和出行速度难以提高。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内在要求,凝聚一体化共识,才能凝聚一体化力量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长三角区域用全国1/26的地域面积创造了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
24日,来自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政府部门及相关行业的代表,在南京召开的长三角综合交通发展大会上发出倡议,共同深化长三角综合交通规划有机衔接,加快长三角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既要吻合一般规律,也要顺应互联网经济、智能经济的时代潮流,还要立足于中国特殊国情,更要积极探索第三条道路。 如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先要厘清几个问题。 一、城市群发展的一般规律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1月3日在上海签署“长三角地区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合作备忘录”。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在签约仪式上表示,要努力把长三角打造为中国一体化水平最高的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