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税务专家详解:万亿商誉减值or摊销,对企业利润影响差别大

2019-01-11 14:45:50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当A股上市公司商誉快速积累至1.45万亿元,部分上市公司年末预告公司存在商誉减值风险,证监会提示商誉减值潜藏的会计监管风险,财政部下属的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多数咨询专家呼吁改变商誉现行会计处理方式,认为相较于现行的商誉减值,商誉摊销更为合理。

这一系列动作引起投资者高度关注,不少投资者开始询问商誉较高的上市公司相关风险,尽管企业会计准则委员会已经声明目前仍按现行法规中的商誉减值会计处理方式,但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之一是,假设商誉减值改为摊销,会对上市公司业绩带来哪些影响。商誉减值和摊销到底有何差别?

安永专业业务合伙人林传锋告诉第一财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商誉不进行摊销,但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至少于每年年末进行减值测试。减值测试结果表明发生减值的,需计提减值准备,确认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减值损失一旦确认即不得转回。而摊销,是在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将其成本以系统合理的方式分配至损益之中。进行摊销的资产,仅在出现减值迹象时才需要进行减值测试,视减值测试结果确定是否计提减值准备。

他举例,某公司并购时形成商誉2000万元,按照摊销的方法,以期限为10年的直线法摊销为例,假定10年中未出现减值迹象,则并购后10年每年确认摊销费用200万元。而按照目前准则规定的,商誉每年末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减值测试结果表明未发生减值的,则商誉仍保持2000万元不变。

假定该公司在第7年减值测试结果表明发生了减值1500万元,则在该年度计提减值准备,减少该年度税前利润1500万元,剩余500万元在今后年度内仍然不进行摊销,每年进行减值测试,视乎减值测试结果确定是否继续计提减值准备。

上述同样情形在第7年减值测试结果表明发生了减值1500万元,在摊销方法下,因其减值测试前账面价值仅剩余600万元(因为7年摊销1400万元),故即使进行减值测试需计提减值准备,也不过确认100万元减值损失,与该年度摊销额200万元合计,对利润的影响也不过300万元。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摊销方法将商誉作为经济利益逐渐消耗的资产处理,在预计使用寿命内分摊计入损益,其会计模式简便易行,其对利润的影响也易于预测,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缓解现有减值方法下商誉减值损失‘迟确认’的忧虑;减值方法相当于将商誉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资产处理,在预计未来前景好的年份不发生损失,但在预计未来前景不好的年份会导致一次性确认大额损失,企业的利润波动会更大。”林传锋说。

从全球来看,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美国公认会计原则这两大会计准则体系,对商誉都是采用减值而非摊销的方法。中国在2006年制定企业会计准则时,参考借鉴了国际经验,将商誉从摊销改为减值。假设未来中国再改回商誉摊销,到底对上市公司利润会有何影响?

林传锋表示,如果从减值方法改为摊销方法,对账面上积累了较多商誉的企业而言,其在摊销期内需要将商誉分期摊销计入损益,对于其并购后利润表反映的盈利情况可能会有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商誉的账面价值通过摊销随时间推移而减少,降低了企业预测未来利润水平时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投资者担心企业过于乐观而推迟确认了商誉减值损失的担忧。

商誉到底是采用摊销还是减值方法为宜,在国际上也历来是有不同看法的。实际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后来重组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会计准则都是从原先的摊销方法转为现行的减值方法的,当初在进行转变的时候,相关利益方也进行过广泛的讨论,不少论点在当时已经被深入讨论过了。

林传锋说,此次再重新讨论,契机之一是因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其企业合并准则进行的实施后审议,根据这一审议发起了“商誉及减值”研究项目,确定是否以及如何对现有准则中对商誉的处理进行改进,此研究项目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确定包括减值方法和摊销方法在内的对商誉进行后续处理的优劣。当然,近些年来并购交易的发展,也令商誉的会计处理为市场所关注。

他称,放眼国际,无论是摊销方法还是减值方法,赞成和反对的声音同样都很强烈。摊销方法的赞成者呼吁“回归摊销模型”,反对者则认为准则制定的实践表明摊销模型存在缺陷,用主观确定的摊销期进行摊销并未反映经济实质,不赞成走回头路。因此,对商誉的会计处理,是否需要进行根本性的修订,对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而言,需要进一步的论证。

“目前的讨论虽然热闹,但离形成对准则的修订,恐怕还有很长的路。对于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者而言,准则的修订,要考虑中国这一新兴市场的特点,也要考虑与国际趋同的潮流,涉及多个方面,所以决策应当慎重。”林传锋说。

责编:刘展超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