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1月8日,上海市民政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上海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全面深化“全市通办”,全面推进“一网通办”情况。
100万件事务办理“少跑腿”
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是上海设在街镇层面、集中为居民群众提供个人政务服务的社区综合性服务机构,也是政务直面居民需求“最后一公里”的落点与窗口。
追溯到20多年前,随着上海产业结构大调整,百万职工下岗,政府管理重心逐步下移,社区政务逐渐增多。在此背景下,位于黄浦区的五里桥街道于1988年率先建立了全国首个“社区政务超市”,在街道(乡镇)层面探索由“一门”来承接政府多部门的公共服务窗口,以匹配居民的多类需求。
从早期的多条线管理痕迹到如今的一头管理模式,近年来,“机制+平台+标准”的一体化社区政务服务支撑体系正在形成。
在该体系之下,由分管副市长牵头、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区政府参加的联系机制提供保障,由统一的前台社区事务受理信息系统进行支撑,并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设和服务规范》的上海地方标准下运行。
据章淑萍描述,社区事务的“全网通办”得以在信息系统平台下进行,而该平台的背后,则要对接后台11个委办局的22个业务系统(个别委办局有多于1个业务系统),才能动态地实现169个事项的“一窗受理,一窗反馈”。
这样一来,居民可以在全市任何一个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办理个人事务,而不受户籍所在地的限制。
“这也对我们前台受理员的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窗口受理员需要完全熟悉各项操作。”章淑萍补充道。
随着“全市通办”率从最开始的5%增长至目前的10%,越来越多的居民享受到这一便利。以2018年上海1046万件的受理总量为基数计算,至少有100万件事务的办事人可以“免跑腿”或“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