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新年伊始,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在北京揭牌成立。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也开启了2019年中国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力度的序幕。
这一结果来之不易,正如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知识产权法庭庭长罗东川所说:“建立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案件的上诉审理机制,在2008年就写进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是我们几代知识产权人的宿愿和期盼。”
与之呼应的是,很多同样历时漫长的知识产权领域大事件也将在今年密集走向关键节点。
统一审判标准
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的试验开始于2014年,经中央批准,在北京、上海、广州建立了中国第一批知识产权法院,奠定了中国特色知识产权专门化的审判体系。
此前,专利类案件都是在中级法院一审,上诉之后到各地高级法院,高级法院作出裁判就直接生效,因此专利案件几乎很少能够到最高法院,同样也意味着30多个高级法院可能存在不同的裁判标准。
随着今年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正式启动,意味着现在分散于全国各省份的多个最高法院的知识产权二审(即终审)将统一审判标准。
此外,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专利等知识产权案件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专利等技术类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从2019年1月1日起向最高人民法院上诉,实际是到知识产权法庭来审理。
罗东川在2018年末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近几年专利上诉案件的受理数量来看,年均在2000件左右。此次把知识产权领域最复杂的技术类案件集中到最高法院审理,是因为涉及到高新技术、电子、机械、人工智能等,这部分案件和创新的联系更为紧密,而且也更复杂,裁判标准方面最需要统一。
苹果在中国被高通狠狠地“咬”了一口,两家美国公司因专利垄断争议相持不下,在全球范围“大开杀戒”。而中国的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所做出的判决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双方目前唯一取得阶段性进展的诉讼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