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中国新年释放这些信号

2019-01-07 09:24:48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新年伊始,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在北京揭牌成立。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也开启了2019年中国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力度的序幕。

这一结果来之不易,正如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知识产权法庭庭长罗东川所说:“建立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案件的上诉审理机制,在2008年就写进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是我们几代知识产权人的宿愿和期盼。”

与之呼应的是,很多同样历时漫长的知识产权领域大事件也将在今年密集走向关键节点。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中国新年释放这些信号

统一审判标准

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的试验开始于2014年,经中央批准,在北京、上海、广州建立了中国第一批知识产权法院,奠定了中国特色知识产权专门化的审判体系。

此前,专利类案件都是在中级法院一审,上诉之后到各地高级法院,高级法院作出裁判就直接生效,因此专利案件几乎很少能够到最高法院,同样也意味着30多个高级法院可能存在不同的裁判标准。

随着今年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正式启动,意味着现在分散于全国各省份的多个最高法院的知识产权二审(即终审)将统一审判标准。

此外,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专利等知识产权案件诉讼程序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专利等技术类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从2019年1月1日起向最高人民法院上诉,实际是到知识产权法庭来审理。

罗东川在2018年末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近几年专利上诉案件的受理数量来看,年均在2000件左右。此次把知识产权领域最复杂的技术类案件集中到最高法院审理,是因为涉及到高新技术、电子、机械、人工智能等,这部分案件和创新的联系更为紧密,而且也更复杂,裁判标准方面最需要统一。

这样的优先级显然也有着更为深远的考虑。2019年,不论基于国际环境的收紧,导致企业去发达市场并购高技术公司或是购买高科技含量产品都面临较大阻力,还是基于中国自身经济增长已经到达必须进行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都需要加大对知识产权持有者尤其是科技含金量较高的专利的保护。

此外,2018年1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知识产权法庭若干问题的规定》,共包含15条条文,对知识产权法庭的机构性质、受案范围、程序衔接、审判运行机制等都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据悉,在这样一个基础性的解释之后,还会有相关的配套解释出台,比如技术调查官参与诉讼的司法解释、专利授权确权的司法解释、商业秘密保护的司法解释等。

知情人士透露,三年以后,除了专利类的案件,可能商标、商业秘密、反不正当竞争等知识产权案件也将陆续纳入,形成真正法律意义上的知识产权法院。

还有哪些知识产权大事将扑面而来?

2019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将是一个知识产权保护大年。

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施行近期对外发布的《关于审查知识产权纠纷行为保全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了行为保全制度在知识产权与竞争纠纷领域的实施。

此外,通过正常流程,今年6月左右,最新的《专利法修正草案》(下称《草案》)将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正式落地。业内人士最为关心的加大对侵犯专利权的赔偿力度,建立惩罚性赔偿机制将有实质性的立法推进。

正如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王闯所说,知识产权赔偿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往往涉及到非常复杂的技术事实、因果关系,而且侵权行为往往是非常隐蔽的,因此权利人要想证明他的损失必须要举证,而举证非常难,所以这就是知识产权审判和其他审判的区别,专业非常强。

知识产权的价值最终由市场决定,同时,司法也有一定的参照价值,需要市场定价和司法定价进一步来相互协调。为了解决这个世界性难题,最高法在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专门设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市场价值研究基地,以攻克这个难题。

统计显示,中国目前的审判赔偿力度是不断加大的,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为例,2015年案件平均判赔额是35万元,2016年是76万元,2017年是135万元,逐年上升。

此外,全球芯片巨头高通公司与最大客户苹果公司持续多年的专利纠纷和官司或将在新年迎来大结局。

去年12月10日,福州中级人民法院授予了高通针对苹果公司四家中国子公司提出的两个诉中临时禁令,要求他们立即停止针对高通两项专利的、包括在中国进口、销售和许诺销售未经授权的产品的侵权行为,苹果随即申请复议。

这样的国际巨头选择在中国法区进行专利诉讼大战,本身就说明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在持续加大。可以预见,两方在中国法区展开的交锋,将与其在传统知识产权诉讼大国美国、德国等地的进展交相辉映。最终的结果将对全球产业链发展的传导,以及未来全球类似案例的走向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双料基地,伴随中国中产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很大概率上,中国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来进行知识产权诉讼,检验国际社会对中国司法审判的信心,以及对中国市场的长远预期。

责编:黄宾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未经第一财经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