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临近2018年年底,黑龙江省五常市志广乡靠山屯村村民邵明家中仍堆积着百余袋当年10月收割的稻谷。这些稻谷在经历脱壳、打磨后,将变为著名的五常稻花香大米。由于这几十吨稻谷尚未卖出,邵明对此感到忧虑和不解,“往年很好卖,2018年却一直没人收,种稻子的钱很多是贷款,还贷都成了问题”。
五常市优质的“五常大米”早已家喻户晓,特别是近两年知名度最高的五常稻花香米,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但2018年,往年并不愁卖的稻花香米却在当地出现了滞销,一些粮农的稻花香米至今还没有卖出去。
吊诡的是,在当地粮农出货难的同时,市场对“五常大米”的需求却十分旺盛。据估算,市面上打着“五常大米”名号销售的大米规模可能达1000万吨,而五常市每年大米产量只有50万吨左右,也就是说,保守测算的话,市面上每20斤“五常大米”中可能只有1斤真正出自五常。
五常市政府已经持续推出保护五常大米地理标志品牌及规范整顿市场的各项举措,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的复杂局面暂时难以解决。
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市场上已经出现“调和米”,即掺假的五常大米,影响了米业公司对本地稻米的收购量。2018年的气候异常,导致稻米质量下降,也成为滞销原因之一。
滞销与惜售
邵明的遭遇并不是个案。第一财经1℃记者在五常市水稻主产区的民意、志广、龙凤山等乡镇采访发现,各村均有一些种粮户至今也没有把收割下来的稻谷卖出去。主要原因是当地粮农在销售渠道上没有话语权,而作为主要渠道的米业公司则突然降下了收购量和收购价格。
与政府、财政资金发起基金,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共同投资水、电、燃气、轨道交通、铁路等基础设施。随着各地政府陆续出台措施、成立基础设施基金,社会资本今后又多了一条投资之路
在吉利收购戴姆勒股份,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之后,这段“吉戴恋”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就一直被业内关注。 在此之前,就有消息称吉利和戴姆勒将组建移动出行公司,与“滴滴”进行竞争
曾几何时,背上几袋日本产的大米归国,成为赴日中国游客的标配。如今,中国赴日游客中的“背米一族”数量已不如当年,这一转变背后有多重原因,其中之一是越来越多的日本大米走进了中国内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