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陈雨露:金融改革目标贯穿于40年来人民银行的理论探讨与政策实践(8)

2018-12-29 09:12:22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2003年,中央决定由人民银行牵头,研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改革问题。人民银行提出运用国家外汇储备注资大型商业银行,设计了核销已实际损失掉的资本金、剥离处置不良资产、外汇储备注资、境内外发行上市的“四步曲”改革方案。按此方案,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陆续进行股份制改革,剥离不良资产,大幅充实资本金,并成功上市,逐步建立了相对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市场约束机制明显增强,资产规模和盈利水平均跃居历史最好水平,有效抵御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外汇改革领域,中国的研究也没有拘泥于现有的理论,而是对经典的“不可能三角理论”进行扩展,探索出中间制度安排理论并应用于中国宏观理论分析。2005年7月21日再次启动人民币汇率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在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方面,人民银行在外汇占款增长较快的时期,发行央行票据进行对冲,2004年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有效把握了宏观调控中“量”与“价”的平衡。

第四个十年是从2008年之后的“大衰退”时期,对于危机的反思仍在继续。

2017年中国金融学会年会上,我总结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全球中央银行研究的四大主题:一是把金融因素系统性地引入宏观经济学一般均衡模型,力争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形成一个逻辑自洽的、同时包含“金融-实体经济-政策”相互作用的新理论体系;二是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全球实验及其正常化,为央行在巨大冲击后恢复金融体系功能、通过量化宽松等手段促进复苏及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等方面积累宝贵经验;三是宏观审慎政策与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探索包含目标、评估、工具、政策实施与传导、治理架构等在内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四是金融发展的新理念及其实践,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金融科技(FinTech)等领域进行积极探索和有益创新。现在看来,对于这四大主题的研究仍在延续之中。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