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可转债投资经理宋青松(化名)今年便着实体会了一把可转债的“魔性”。
回顾今年的转债市场,由于正股低迷,众多品种濒临回售线或者参与优先配售的股东自救,下修转债大幅增加,这种情况下转股价下修使得今年的行情充满了博弈性。年初市场偏好是白马转债,但随着白马股的大幅下跌,前期的市场判断也被“打脸”。
与此同时,上市就破发、大小盘品种分化、到期赎回价提高等“怪状”频现…2018马上收官,今年的可转债市场出现了一系列的怪象,越来越不按惯例出牌。
此外,大盘转债品种普遍高溢价和小盘品种的普遍折价差距进一步被拉大,这种情况在转债历史上便很少出现。
转债“怪象”
上市就破发。这是今年可转债投资早已习惯的一个“反常”。
Wind统计显示,今年以来71只可转债上市,上市首日价格便破发的有33只,占比达到46.84%,其中三力转债的上市首日收盘价低于90元,凯发转债、横河转债、万顺转债、湖广转债以及华源转债低于95元,太阳转账、东财转债和景旺转债则高于120元。
2018 年以来,尤其是上半年发行的品种,基本上以网上发行为主,很多甚至不设置网下发行。由于网下群体表现出偏消极的态度,有些小票甚至出现了 20%以上的包销比例,也令承销的券商感到头疼。
比如湖广转债和曙光转债,主承包销比例分别高达33.55%和32.2%,已经超过理论上的最大包销额。而面对目前新券申购市场的降温,大股东配售和主承包销成为常态,上市后的减持抛压如影随形。
“投资者的思路便是见好就收,趁着有流动性时积极兑现,尤其对于上市在面值以上的品种,从而造成了上市折价现象。”华泰证券固收分析师张继强表示,加上投资者“注意力稀缺”,对于小票的覆盖能力有限,投资者的关注度也相应不足,也导致需求力量不足。
近日,债券圈对于信用改善、利率边际下行或走稳的预期强化。9月银行类机构的配置重点再度回归到利率债。数据显示,截至9月28日,债券基金年内平均收益率为2.64%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2日讯 (记者 李荣 康博) 在各类型基金中,债券型基金以年内平均2.94%的正收益率成为为数不多的亮点,其中亏损的债基数量占比仅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