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第二个是提供产品过程中的一些手段,这个手段包括对员工公不公平,包括是不是诚信,包括是不是以大欺小,包括签了各种各样的协议到底兑现不兑现。现在有很多世界五百强公司,你去问问他的供应商、经销商,对他们的压榨是非常厉害的,那人人平等都做不到,手段也不是善。所以产品和服务,以及怎么去做产品和服务,这是两个层次,你都要为善,那才能说是商业竞善。
陈思劼:今天探讨的是企业的公益基金会,目前已经超过了1000家,其中绝大部分是由民营企业创办的公益基金会。
10年左右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好的案例,那有没有一些问题?或者存在一些不那么尽如人意的地方?不管是在基金会内部还是基金会和外部的关系中。
吕建中:确实也有问题。有一些基金会打着基金会的幌子,以基金会的名义在渠道方面做一些不正当的事情。从更加基础的层面讨论基金会的运作,在摸索的过程当中,企业基金会的定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或者说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过去这些年的实践当中,有一个让我们感到非常纠结的问题,就是到底是要去企业化,还是大胆地正当用商务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
郑卫宁:我们基金会没有金主,是残疾人自发成立的。现在基金会的决策层也就是十来个残疾人、亲属和义工,决策比较快,缺点是在资金上基本无能为力。
这样的情况下最后走出自己的特色,就是靠股权的管理、多产业的发展。譬如说,吃住在一起是残疾人就业的问题,只要解决了,任何产业就可以导入。
秦朔:我们基金会的政策上现在还在不断地改善。相比于国外,我们的基金会每一年要使用资金的比例以及当年募集资金的比例,我们规定相对比较苛刻,所以国外的基金会有更多的资金做投资,这样的话就滚动起来,从大的角度更多地回馈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