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吕建中:从企业的角度,企业不会从一开始天生就是善,企业善要有一个学习的过程。这些年来我们听善听得比较落后,这恰恰是社会进步的反应。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不少企业家做了领军者,他们把企业存在的目的和意义用自己的行动阐述出来。当他阐述出自己的意义和价值时,他自然会选择善这个方向。企业存在于社会上终级目的是什么?赚钱是一种,但它绝对不是终级目的。企业在社会中扮演一种角色,通过利用整合发展企业所有的智慧、经验、资源达到这一步,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促成了他的向善。
郑卫宁:我从两个角度讲,第一个是,企业作为一级法人,他也在消耗社会资源,所以他在生存的过程中得益于社会,他才能够发展和赚钱,他有责任回报社会。另外,当今的人们,很多人无可奈何、被迫在企业就业,一个企业对社会的态度决定了下面员工的生存空间和状态。
企业如果自己没有这样的社会责任,这个企业的员工每天都惶恐不安,因为企业每天都在算计员工。这样的企业态度可能造成了某一部分人没有幸福感,这是很大的一个罪恶。从这两个点上讲,善是企业未来的必由之路。
秦朔:从理论上来讲,在企业社会责任理论里面有一个契约理论。社会和企业之间并没有签一个法律文件,就是一个隐性的契约。企业占用了很多社会成本,比如说环境资源,还有机会成本,因此要对社会有一个回馈,这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契约理论。
从我自己的理解来讲,一个很本质的问题,究竟什么是善?我觉得有两个层次,任何的商业活动本质上就是交换,但你交换什么?你总要拿一个产品或者服务作为你提供给对方的东西,然后你交换到收入,这是一个基本的逻辑。你提供了产品和服务,如果做不好,无论是产品的品质、成分、功效还是人的内涵,你带给别人的不是利益,不是价值,而是很多伤害性的东西,比如说吃了你的这个东西,那就出问题了,我们现在有很多这样的事情,那就是服务本身就不是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