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多条理财子公司监管细则对标基金,争议“冲击”引发市场热议(3)

2018-12-04 09:20:26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12月3日,深圳一位公募基金老总坦言,“感觉对基金公司的冲击还是挺大的。正式稿下发后,我们也在组织大家进行学习。”

“我觉得(理财子公司)对公募基金的冲击并不大。银行系也有自己的公募基金,资管新规出来前,银行理财业务和公募基金也有一定的重合。理财业务的核心是刚兑和对客户的预期收益,一旦变成净值型,同样接受市场检验,是落实到具体的产品之间的竞争。”不过,博人金融总经理宋光辉表示了不同的观点。

“银行理财包括银行理财子公司在固收业务碾压基金也是一直客观存在的,资管新规出来后则是削弱了银行理财的竞争力。如果银行理财业务是从无到有,对基金公司肯定是冲击。而现在银行理财已经做到30万亿,如果有影响也早已体现了。”宋光辉告诉记者。

需要看到的是,虽然银行理财子公司可以配置股权,但考虑到目前子公司都还处于准备阶段,子公司实质开展业务尚有时日,预计需要两年左右,短期内理财资金入市规模有限。

银登中心理财年报显示,2017年底,我国商业银行理财规模约29.5万亿,其中权益类投资2.8万亿,占比约9.5%,其权益类投资绝大部分是参与定向增发、结构配资、股票质押等类固收投资,直接二级市场委外投资占比较低。

“现在银行直接进入股市的比例不高,更多还是通过定增等形式。还是要在宏观层面进行匹配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合作讨论。”上述股份行资管部老总也表示。

宋光辉进一步表示,监管细则层面参考了公募基金,防范利益输送、公开发行等,但与公募基金最大的不同是,银行理财子公司可以投资非标,而公募基金则禁止投资非标。

截止目前,已有16家上市银行公告拟设立理财子公司,四大国有银行已全部公告设立,四大行子公司注册资本总计达530亿元。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