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券商“走出去”25年:接轨国际市场难点在哪儿?

2018-11-30 09:17:06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设立、收购、参股经营机构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实施已有2个月时间,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表示将于12月14日举行“证券公司境外设立、收购、参股经营机构管理办法培训”,目的在于推动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走出去”,加强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对境外机构的管理。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人士了解到,此前中资券商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收购、整合海外券商后存在中资色彩渐浓、国际色彩淡化的情况,进入国际市场后的表现并不突出。业内人士认为,券商走出去最重要的应该是如何提升国际竞争力,而如何吸纳国际性投行人才乃重中之重。

券商境外机构监管收紧

自1993年前后首家券商开始尝试走出去,其中标志性事件是上海万国证券收购王集团(香港)有限公司,截至2017年末我国有31家券商在境外设立或收购经营机构,券商在境外设立的子公司和孙公司已过百家。

海外业务对中资券商的作用越发重要。据不完全统计,6家港股上市中资券商2018年上半年实现境外业务收入共计35.66亿元。其中,海通证券上半年的境外业务收入在6家券商中拔得头筹达,营收20.7亿元,占总营收的19%,其次是国泰君安、光大证券、中国银河和中原证券,海外业务营收分别为9.45亿元、4.7亿元、1.84亿元、2655万元,对营业收入贡献度分别为8.3%、11%、4.2%和3.1%;东方证券今年上半年境外收入亏损1.27亿元。

香港原投行人士、现任协纵国际企业港有限公司CEO的黄立冲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内地证券公司的境外分支机构多聚集在香港,历经多年发展已将不少外资券商挤出了香港资本市场。不过,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中资券商境外经营机构仍然问题频现。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