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洋私募2018过得还好吗?桥水基金中国能否“全天候”

2018-11-19 09:39:27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2017年开始,多家外资资管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先后成立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子公司(PFM WOFE),并相继发行了私募产品。这是外资第一次能在中国内地市场募资,并投资中国的股、债、商品等市场。2018年,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并发行产品的WOFE不断增加,贝莱德、惠理、瑞银、富达、施罗德等多家外资私募已分别发行了2~4只股票或债券产品。

有消息称,中国监管层未来可能会向外资发放公募牌照。此外,外资资管机构也可能以合资的方式先在华寻求控股,并在三年后实现设立100%独资的资管机构。

已经试水的外资私募,2018年的业绩表现如何?

第一财经记者近期采访了近10家“洋私募”管理层或基金经理,对于他们而言,试水中国市场并非为了“眼前小利”,重在熟悉中国资本市场,跑出业绩曲线,着眼于未来更大的商机。

外资A股WOFE净值出现回撤,但配置不会停

“洋私募”似乎挑了一个最艰难的时点入市——2017年,中国债市经历去杠杆的冲击,利率债巨震持续,之后信用违约事件成为债市主要挑战;2018年开始,受到外部不确定性影响,A股从年内最高点3557点下挫至2679点(跌近25%),众多私募上演“清盘潮”。

第一财经记者也了解到,外资的A股WOFE产品净值出现不同程度的回撤,且吸纳新资金存在一定挑战;外资债基经历动荡,部分仍为正收益,只是客户仍然偏好股基;就另类策略来看,CTA策略的两只产品均为正收益,由老牌对冲基金英仕曼发行。至于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10月发行的“全天候”策略产品,目前尚未对客户披露净值,该产品以机构客户为主,众多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在对冲工具仍然有限的中国市场,桥水如何真正做到“全天候”?

1234...6全文 6 下一页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