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4月末开始,我们的风险逆转模型就显示了加仓新兴市场的信号,但一个个始料未及的风险事件无奈让我们清理了此前头寸。”某外资基金经理对记者感叹。
第一财经记者也梳理了多家外资机构的年初展望,结果显示,年初的预测几乎成了“反向指标”——“预计美元2018年仍有10%下行空间、亚太新兴市场跑赢是我们2018年最具信心的预测”。在机构销售、客户的压力下,二季度仍在“死撑”的策略师也不得不在年中大幅调整预测,动辄超出10%的预测调整幅度在面子上虽说挂不住,“但该出手时就出手,错了就要认,好在今年大家都错。”某外资行策略师感叹道。
其实,2018年被基金经理无奈称为最“糟心”的一年,尤其是布局新兴市场——2月美股闪崩后,新兴市场被拽入深渊;3月开始,贸易摩擦“噪音”不断,新兴市场频受冲击;4月开始,美元急速走强,一个月飙升4%,新兴市场再度股、债、汇齐跌;这一跌就跌到了7月底,当市场刚开始反弹,8月10日曝出的土耳其危机再度将新兴市场拽入深渊。
下一步,究竟市场会如何演化?此时,被一波波意外“打蒙”的基金经理和策略师,似乎已鲜少发声给出明确的预测。“2018年的一切也说明了,不要用预测来投资,也不要把自己框死在预测里,投资不是对、错的游戏,关键在于赚钱。你要说新兴市场何时能反弹,如今便宜的估值并非一个必然反弹的前提,我们仍在等待触发因素。”澳洲安保资本(AMP Capital)基金经理纳埃米(Nader Naeimi)对记者表示。
预测尽成“反向指标”
以某家美系外资行的外汇预测为例,其年初对于欧元/美元、美元/卢布、美元/人民币的预测分别为1.3、58、6.2;而到了年中,预测大幅调整到了1.16、61、6.6。
2018年,在贸易摩擦、美元走强、经济转弱的背景下,新兴市场迎来巨大挑战——股、债、汇齐跌的格局从一季度末持续至今,近期的土耳其危机再度浇熄了新兴市场反弹的势头。今年,新兴市场的央行可谓任务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