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科创板存四大争议,能否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突围?

2018-11-13 09:18:16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将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消息一出,市场一片欢欣鼓舞,但同时争议之声四起。

中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房地产等传统行业难以作为经济支柱持续支撑经济发展,唯有科技创新才能承载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民族复兴的重任。然而多年来,不少科技创新企业受制于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对盈利和股权结构等方面的要求,在关键时期失去了境内资本市场的支持,有些则选择绕道和借助中国香港市场和美国纳斯达克市场融资。中国内地资本市场遗憾地错过了整整一代互联网创新企业的红利。也正因此,科创板的推出被寄予厚望。

如今,科创板能否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突围,圆中国科技企业的“纳斯达克”梦?

争议一:既然有了创业板,再设立科创板是否重复?

2009年设立于深交所的创业板市场是这样定义的:“创业板市场是指那些上市标准低于传统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主要为处于初创期、规模小、但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机会和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这与即将推出的科创板市场有何区别?是否有重复?

从定位来说,科创板可以横向类比创业板,但更强调“创新”。其与创业板的一个最大不同,就是科创板采用的是注册制,而非审核制。

创始之初,创业板也被誉为中国的“纳斯达克”,但是仅仅IPO的条件规制方面就跳不出盈利的传统思维。而科技创新型企业,实际上能有多少是盈利的?不论是早年赴境外上市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还是近年来上市的京东、小米、美团、蔚来、拼多多,抑或是正在寻求上市的蚂蚁金服、陆金所、滴滴等众多企业,无一能够满足现行的创业板上市要求。不少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创新型企业,在发展前期或中期,有的尚未实现盈利,有的虽然有盈利,但模式并不清晰。这类企业如果没有资本市场的支持,几乎很难发展起来。

1234...6全文 6 下一页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