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乔宝云对第一财经记者说,治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应该从根子上真正解决这一问题。
他认为,未来应该要提高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地方党政领导要学好预算法,依法举债;地方人大也要发挥好监督作用。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建立完善现代企业治理制度。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郑春荣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仍有部分地方的融资平台转型发展较为缓慢,一些地区还存在违规举债的冲动。因此,有必要继续加强监测,保持高压态势,特别是针对新型的违规举债方式,要防微杜渐。财政部门已联合组织部门对违规举债进行责任人处罚,但地方政府在填报隐性债务时可能存在一定的隐瞒心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抽查、核查。
地方债问责风暴已经刮起。从去年以来,已经有重庆、山东、河南、湖北、贵州、江苏、江西、四川、安徽、宁波、云南、广西等13个地方,公开问责当地个别市县的违法违规举债担保行为。银保监会已经公开问责了银行、信托、金融租赁公司共10家金融机构。
为了全面摸清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底数和相关资产,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财政部已经设立了地方全口径债务监测平台(http://lfpt.mof.gov.cn),近日各地正按相关要求填报相关数据
4月3日,财政部正式发布《试点发行地方政府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规定专项债券资金严禁用于棚户区改造以外的项目,规范棚户区改造融资行为,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