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这是严格控制隐性债务增长的一个有效手段,在摸清底数的同时也是硬化预算约束,需要地方将符合要求的债务都列入进去。不排除财政部对地方上报的数据进行核查、抽查。”张宇说。
化解隐性债务需标本兼治
尽管此次地方填报的隐性债务数据尚未公布,但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河南省濮阳市的华龙区、范县、南乐县,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青海省黄南州、安徽省合肥市都相继公布了详细的隐性债务规模。7个地方隐性债务规模是显性债务规模的30%~360%,其中5个地区隐性债务规模超过显性债务,且有2个地方隐性债务是显性债务的3倍以上。
比如,《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化解政府隐性债务的通知》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当地隐性债务规模达24.18亿元,远超2017年底当地显性债务6.72亿元。隐性债务是显性债务规模的近360%。
此前合肥市审计局公开披露,截至2017年末,合肥市级隐性债务规模为475.38亿元,是显性债务规模的72%左右。
此次财政部在摸底地方隐性债务数据的同时,也要求各地填写化解债务的计划。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的各地化解隐性债务方法发现,各地一般通过安排当年的财政资金,包括预算资金、超收收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来直接偿债。财政资金紧张的地方,也会通过出让政府股权以及经营性国有资产权益偿还,或者利用隐性债务对应的项目结转资金、经营收入偿还。一些具有稳定现金流的隐性债务可以合规转化为企业经营性债务。
此外,企事业单位还可以通过借新还旧、展期的方式来偿还债务。实在无法偿还债务,则可以对债务单位进行破产重组,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进行清算偿债。
为了全面摸清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底数和相关资产,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财政部已经设立了地方全口径债务监测平台(http://lfpt.mof.gov.cn),近日各地正按相关要求填报相关数据
4月3日,财政部正式发布《试点发行地方政府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规定专项债券资金严禁用于棚户区改造以外的项目,规范棚户区改造融资行为,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