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诚然,10年前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事件引发了金融体系中更大范围的挤兑,导致了系统性危机的爆发。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总共有24个国家深受银行业危机之害,且其中多数国家的经济活动至今仍未回归正轨。
IMF总裁拉加德在其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总结道:“欧洲各家银行成为了美国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主要买家。与此同时,随着借款成本的下降,引入欧元之举导致大量资本流向外围。银行为此类资本流动提供了核心资金,这是产生金融波及效应的另一个渠道。”
然而,由于之前欧洲金融机构买了太多的美国金融衍生品,金融危机使这些欧洲银行的资产严重缩水,欧洲各国政府被迫出手救市,2008年~2011年期间,大约付出了4.5万亿欧元,这相当于欧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7%,然代价是欧洲各国政府的政府赤字以及国家债务飙升,在变相将私人银行国有化之后,原本的“私债”变成了“公债”,并触发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这样的公债又通过前述强迫银行购买的方式,最终成为银行的不良贷款(NPL),更令人感到糟糕的是,欧元区银行之间互相持有对方的国债。据统计,在2012年,欧洲银行的不良贷款超过1万亿欧元。
2018年,欧洲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依然在千亿欧元,且仍有可能拖累全欧银行系统。具体而言,主要问题银行仍在南欧,其中主要为希腊、塞浦路斯、意大利和葡萄牙的银行,希腊各银行中44.9%的贷款出现问题,在塞浦路斯这个比例为38.9%,而在意大利,不良贷款总额达1867亿欧元,其中一半无资金保障。相比之下,德国的不良贷款率比例为1.9%,总额为496亿欧元。
史世伟表示,德国的融资成本低,政府也不会强迫银行购买国债,不过包括德意志银行和商业银行在内的德国银行现在在运营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0年前,随着雷曼兄弟破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并深化,世界经济受到重大冲击。综合来看,这是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波及面甚广,其影响至今还未完全消失。10周年时点提供了一个盘点的机会
9月6日,摩根大通发布中文版报告《金融危机后的十年》,十年过去了,摩根大通研究团队由此细数全球经济在此期间发生的变化,并对市场未来发展作出预测。 自2007年起,全球主权债务占GDP的比重激增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