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今年迄今,全球范围内已举办了多个大事件的纪念活动,比如一次世界大战结束50周年、卡尔·马克思200周年诞辰等。在这些活动之余,是否还有人记得今年也恰逢雷曼兄弟倒台10年呢?
是的,我们必须牢记这个日子。雷曼兄弟可能算不上一家大银行,在倒台之时它还是有偿债能力的。然而,雷曼兄弟的倒台却震动了全球金融体系,甚至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大萧条。这一事件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周遭世界的思辨。
2008年9月15日后,出于对“另一个雷曼兄弟”以及更深层金融灾难的担忧,美国走上了大范围金融改革之路。2010年,欧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出于对国家破产以及债务违约导致的“死亡螺旋”的担忧,雷曼兄弟事件更是被不断提及。自那时起,这一恐惧的故事似乎失去了它的警示意义。在美国,银行业改革正在进行中;在欧盟,政府债务占GDP比重都好于2008年的水平。
因此,对于政策制定者以及意见领袖而言,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了三个颇受欢迎的论断。
首先,雷曼兄弟倒台后,由美国经济学家查尔斯·金德伯格(CharlesKindleberger)1978年所著的《疯狂、恐慌与崩溃:一部金融危机史》重新受到热捧。金德尔伯格从美国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HymanMinsky)关于金融周期的理论中得出结论,这一结论被喻为是对“极端市场原教旨主义”的警示。
其次,雷曼兄弟的倒台使人们重新审视1929年华尔街崩盘与大萧条之间的联系。各国的政策制定者成功避免了历史的重蹈覆辙。在大萧条期间,尤其是在德国与美国,主流的态度便如时任美国财长安德鲁·梅隆(AndrewMellon)所言:清算那些劳力,清算那些股票,清算那些农民,清算那些房地产,把那些腐烂的东西清除出系统之外。相反,大萧条期间,政策制定者的回应便是,利用公共债务取代风险极高的私人债务——只要利率维持在低水平,这一干预被证明是可持续的。
日本半导体产业四十年兴衰一瞬间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政府以半导体为由惩罚中兴通讯,半导体开始进入普通读者的视野。 半导体在普通读者的心里,首先是二极管或者三极管等收音机用的零部件,但实际上其分类相当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