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经济要闻 > 正文

40年城镇人口增加6.4亿人,城市群重构中国经济版图(4)

2018-09-18 10:05:08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向中西部倾斜也是促进就近就业、就近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通过做大做强中西部中小城市和县城,提升人口承载能力,可以促进约1亿人在中西部就近就业和就近城镇化,逐步减少大规模人口“候鸟式”迁徙,对我国经济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中西部中心城市作用凸显。广东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进入到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像成都、武汉、重庆这些中西部地区高教资源丰富的的大区中心城市,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之下,正在逐渐重新捡回计划经济时代优势,并将这些优势盘活充分发挥出来。

实际上,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深入,中心大都市、城市群的作用越来越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改革开放后,城市规模显著扩大。城市人口快速增多,人口集聚效应更加明显。按市辖区户籍人口规模划分,2017年末,5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达到16个,而1978年末只有上海市一个;300万-500万人口的城市达到25个,而1978年末只有3个。

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发展的行政壁垒逐渐被打破,传统的行政区经济逐步向城市群经济过渡。二十世纪80年代,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开始突破所在省、市的行政界限,初步形成横向经济协作群。90年代,城镇化进程加速,以市场为纽带,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中部一些省区的发达区域,一批城市群初步形成。

进入新世纪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极,发展速度快,引领作用强,集聚效应明显,逐渐发展为世界级的城市群。“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19个城市群的目标。目前,国家已批复长江中游、哈长和成渝等9个城市群的发展规划,“抱团”发展成为我国城市发展新潮流,城市群正在重构中国经济“新版图”。

城市群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也是拓展发展空间、释放发展潜力的重要载体,还是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这无疑明确了我国未来城镇化的路径和方向。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